贡却嘉措
清代藏族学者。夏河附近孜雄措干地方(今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5岁于拉卜楞寺出家为僧。曾任拉卜楞寺第四十一任法台。大部时间隐居山林修行或为人念经为生。著有《牦牛、绵羊、山羊和猪的故事》(寓言),通过4种动物人格化,揭露虚伪的喇嘛杀生行为,劝导佛教徒不要杀生,一心向善,守戒终身。文笔多彩,寓意深刻,针砭时弊。
清代藏族学者。夏河附近孜雄措干地方(今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5岁于拉卜楞寺出家为僧。曾任拉卜楞寺第四十一任法台。大部时间隐居山林修行或为人念经为生。著有《牦牛、绵羊、山羊和猪的故事》(寓言),通过4种动物人格化,揭露虚伪的喇嘛杀生行为,劝导佛教徒不要杀生,一心向善,守戒终身。文笔多彩,寓意深刻,针砭时弊。
?—1070辽代晚期学者。又作耶律白。字习撚,小字苏。契丹族。生于乾州(今辽宁北镇西南)。为著帐郎君之后。自幼家贫,然极勤学。读书医巫闾山,学已博,又不顾路遥,赴南山求学,为时人所赞。兴宗时入仕,初补
①藏语音译,亦称赛郎巴,意为“僚属”、亦即“仲科尔”,“在政府任官之世家之弟”。额定175名,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俗官。凡大贵族子弟在仔康附设学校受训后,即任官,称东科尔。在原西藏地方政府中形成一俗官系统
?—1213西辽国主。1177—1211年在位。契丹族。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孙,仁宗※耶律夷列次子。父卒于绍兴十三年(1163),时年尚幼,由姑母承天太后普速完称制权国。崇福十四年(1177),普速完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驻锡扎什伦布寺最高活佛的称号。“班”梵语“班智达”一词简称,意为“通晓五明之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博克多”(或博克达)蒙语音译,意为“圣者”。明崇祯十五年(164
见“蒙格”(2324页)。
宋代海南岛重要商业港口(今海口港)。宋以来日趋繁荣,黎族地区所产槟榔、椰子、牛只、香料及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土特产,多由此输入广东大陆。到了明代,据丘浚《学士庄记》载:“帆樯之聚,森如竹立”。
十六国时期南燕将领。鲜卑慕容氏。晋隆安二年(398),从后燕丞相慕容德自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徙滑台(今河南滑县)。同年,慕容德称燕王后,受封中军将军。败晋宁朔将军邓启方等于管城。三年,随从收降徐、
?—1776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乌什人。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伯克公品级噶岱默特长子。初隶准噶尔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随父至伊犁投奔清军。二十五年(1760),受命入觐,授拜城阿奇木伯克,
山名。又名姑胥、姑余。在今苏州市西南。吴王阖闾在其上筑台,称姑苏台,又名胥台,后吴王夫差又于台上建春宵宫。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越国攻吴,焚毁其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军又一次大破吴国,吴
见“狐偃”(14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