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质孙宴

质孙宴

质孙,蒙古语音译,又作只孙,义为“颜色”。《元史·舆服志》:“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元代内廷每有朝会、庆典(皇帝即位、上尊号、寿诞、册立皇后与太子等)、宗王来朝或岁时行幸等皆举行大宴,是时预宴者必穿戴同样冠服,称之为“质孙服”。此服均为皇帝所赐,不得自制,包括衣、帽、靴、带等。主要以纳失失(织金锦缎)、怯绵里(翦茸)、速夫(毛织品)以及高丽罗等制成,其上饰有珠翠宝石,名贵华丽。上自皇帝,下至卫士、乐工,皆着一色服,只是精粗、形制有等级差别。冬夏之服不同,天子之质孙服,冬有11等,夏有15等;百官之质孙服,冬有9等,夏有14等。每宴数日,每次易一种颜色,据《马可波罗行纪》载,服色有13种之多。届时,按亲疏贵贱次序各就其位,故此盛宴称“只孙宴”,俗呼为“诈马宴”(“诈马”为波斯语音译,义为“衣”)。宴前诵读成吉思汗大札撒,由皇帝赏赐勋戚、功臣,奏大乐,陈百戏,张宴为乐。

猜你喜欢

  • 田益之

    见“西阳蛮”(696页)。

  • 斡拙

    即“兀者”(107页)。

  • 人皇王

    辽太祖子耶律倍封号。倍于神册元年(916)被立为太子,天赞五年(926)从征渤海,为前锋,夜围忽汗城,渤海国主大譔降而复叛,太祖破之,立东丹国,封倍为人皇王以主之。

  • 外卫指挥使

    清初短时期内汉人爵名。参见“阿达哈哈番”(1235页)。

  • 畎戎

    见“绲戎”(2143页)。

  • 突骑施贺逻施部

    西突厥东厢(左厢)※五咄陆之一。居碎叶川(今楚河)东,约在今伊犁河中下游北岸。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西遁,据其地,设啜统辖,称突骑施贺逻施啜。显庆二年(657),唐平阿史那贺鲁后,其地归唐,

  • 景颇

    景颇语音译,意为“人”。部分景颇族自称。汉称“大山”。※景颇族中的一支系。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盈江县的支丹山、铜壁关、巨石关、普伦、邦瓦等地,还有部分散居于梁河县、瑞丽县、潞西县、陇川县的一些地区。语言属

  • 屋利啜

    唐代西突厥贵族。又作屈利啜。乙毗射匮可汗重臣。贞观十五年(641),联合弩失毕部逐乙毗咄陆可汗,在唐朝支持下拥立乙毗射匮可汗为北庭可汗,辅佐治国,结好焉耆,为其弟聘娶焉耆王龙突骑支之女。焉耆王自恃有北

  • 李圣天

    北宋时西域于阗王。本名尉迟婆缚婆,王族姓尉迟氏。后梁乾化二年(912)执政,建号同庆,仿唐制,设职官,发展经济。同庆二十七年(后晋天福三年938),遣捡校太尉马继荣赴开封朝贡。后晋遣供奉官张匡邺出使于

  • 率宾江卫

    见“速平江卫”(18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