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
汉南越国第四代国君。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王※赵婴齐之子。其父质汉廷10余载,娶邯郸樛氏女为妻,兴生于长安,后与母橦氏随父归国。父嗣王位后,被立为太子。即位后,尊母樛氏为皇太后。在母樛氏怂恿下,上书汉朝廷请内附。元鼎四年(前113),汉武帝遣使南越,“欲令入朝,比内诸侯”。遭国相吕嘉等人极力反对。樛氏恐吕嘉等人有变,欲恃汉使之势力先除嘉等,未遂。次年,武帝得悉吕嘉作梗,“兴及樛势弱,无以制嘉”,遣韩千秋与樛氏弟校尉乐率兵入越地。嘉知势不能已,遂叛,弑兴及樛氏。
汉南越国第四代国君。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王※赵婴齐之子。其父质汉廷10余载,娶邯郸樛氏女为妻,兴生于长安,后与母橦氏随父归国。父嗣王位后,被立为太子。即位后,尊母樛氏为皇太后。在母樛氏怂恿下,上书汉朝廷请内附。元鼎四年(前113),汉武帝遣使南越,“欲令入朝,比内诸侯”。遭国相吕嘉等人极力反对。樛氏恐吕嘉等人有变,欲恃汉使之势力先除嘉等,未遂。次年,武帝得悉吕嘉作梗,“兴及樛势弱,无以制嘉”,遣韩千秋与樛氏弟校尉乐率兵入越地。嘉知势不能已,遂叛,弑兴及樛氏。
见“呕罕河卫”(1067页)。
见“耶律倍”(1303页)。
见“者亦河卫”(1349页)。
?—1713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珠瑚达之曾孙。康熙十一年(1672),由赞理郎授理藩院主事。十四年(1675),迁刑部员外郎。十九年(1680),授监察御史兼袭佐领。后以判案不慎被革
官名。清代内务府武备院下管辖箭匠之官。初称备箭※固山达。康熙三十八年(1699),不分正从定为八品。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称司矢。四十四年(1779)定:正职给六品顶戴,令戴蓝翎,支武职七品双俸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西南68公里处夏塔村南,海拔1930米。墓葬约50座,皆为土墩墓。大墓10座,封堆高5—7米,封顶直径约15米,底径约40米,顶部已塌陷,分两排南北排列。余为小型墓,封堆高3
见“童宽山卫”①、②(2272页)。
见“董山”(2184页)。
敕勒族著名民歌。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86,保存了其歌词:“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洪迈《容斋随笔》卷1,为“笼罩四野”)。此民歌生动地描绘和赞美了南
1876—1948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长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专使赴英参加英皇加冕典礼,并往法、比、美、日等国访问。三十一年(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