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喜靺鞨
即“越喜部”(2191页)。
即“越喜部”(2191页)。
即“沙钵略可汗”(1131页)。
清代对大小兴安岭一带索伦(今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赫哲等渔猎民族的总称。由“布特哈”(满语,汉意“虞猎”或“打牲”)引申而来。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在嫩江流域设置布特哈总管衙
明代西蒙古法规。亦称《旧卫拉特法典》,以别于1640年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察津毕其格》)。法典全文已失传,现仅存8个片断,载帕拉斯《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据其内容,史界一般认为制订于瓦剌四部(即四
地名。在西藏山南地区。松赞干布时,为前后藏五大翼中约如之一部。因当时其地居有塔氏为主的部落,故名。后改为加查、朗、拉加瑞、匝鲁木吉、金东五宗(相当内地县),约当今西藏自治区加查县和朗县境。噶玛噶举派为
见“耶律夷腊葛”(1325页)。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罽宾国遏纥城(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辖毗舍、阴米、波路、龙池、乌弋、罗罗、檀特、乌利、漠、悬度等10州(一作11州
即“汪芒氏”(1121页)。
见“鄂木布”(2049页)。
见“正军户”(480页)。
?—551拓跋鲜卑元氏,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初封平原公主(一作平阳公主),适开府张欢,因欢贪残,待之无礼,诉于帝,欢被杀。改封为冯翊公主,以配大将军宇文泰(周文帝),生※宇文觉(孝闵帝)。大统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