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越质部

越质部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越质”初为部落之号,后以为氏。原居于平襄(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晋太元十三年(388),越质叱黎为西秦乞伏国仁破于平襄,其子越质诘归、弟之子复半及部落5千余人被俘。降西秦后,诘归受封为陇西太守。十五年(390),据平襄叛西秦,自称建国将军、右贤王。次年,为乞伏乾归击败,东奔陇山,后又率众降,乾归妻以宗女,署立义将军。二十一年(396),诘归率户2万叛降后秦姚兴,被安置于成纪(治今甘肃静宁县西南),拜镇西将军、平襄公。义熙六年(410),被乞伏乾归击败,部众2万5千人被徙于苑川(今甘肃兰州东)。参见“陇西鲜卑”(1255页)。

猜你喜欢

  • 卫藏图识

    书名。清代西藏地理志书。马揭、盛绳祖著。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书。4卷。其中有图考2卷、识略2卷。原系刻本,后有抄补本,内有“番民图”,随行记程,详载卫藏山川及风土民情。书末所附“蛮语”为学藏语的

  • 中亚三汗国

    16至18世纪乌兹别克人创建的布哈拉、希瓦、浩罕三汗国的统称。居民大都操乌兹别克语,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下半叶,相继为沙皇俄国吞并。参见“乌兹别克汗国”(351页

  • 曲郡嘉措

    清代青海德庆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塔秀部落之董姓氏族。入西藏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康熙七年(1668),举行立宗辩论,获然降巴学位。十年(1671),返安多地区,在险峰陡峭的山岩、石窟修行,被誉为印度圣者

  • 还娘头

    苗族婚俗。属姑舅表婚。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两合外婚制。当母系氏族的男子必须与其他氏族女子结合,所生子女,须留在女方氏族内,若两个氏族结成婚姻联盟,则形成兄弟之子女与母亲氏族内姊妹之子女间的世代联姻。

  • 小潭马

    见“大潭马”(90页)。

  • 河源附录

    见“河源志”(1507页)。

  • 土登嘉措

    1876—1933即十三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拉萨东南塔布朗敦村人。清光绪三年(1877),作为十二世达赖的唯一转世灵童,奉旨免金瓶掣签,被认定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四年正月初四,

  • 参合陂

    地名。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五月,于此召开诸部大会,商议迁都漯源川(今山西代县境内)之事,连日不决。北魏登国十年(395),拓跋珪率军于此击败后燕慕容宝军。见“参合陂之

  • 详温

    见“详稳”(1536页)。

  • 努努

    部分瑶族自称。他称“背陇瑶”。分布于广西凌云、巴马、田林、凤山、东兰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