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辅国公

辅国公

爵名。清代宗室中爵秩之一。沿袭古代武散官之称。在※“清宗室十四等封爵”未定之前,内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之后,仍加“奉恩”者概入八分。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以列第六,位居※镇国公下、※镇国将军上。顺治六年(1649),增爵为十等,位次仍旧,定辅国公之子降封三等镇国将军。十年(1653),列爵十二等,此爵位次退居第八。雍正八年(1730),以冠“奉恩”封字。乾隆十三年(1748),终定十四等爵,此爵一分为二,一位次不变,即奉恩辅国公(从俗仍省称辅国公),入八分;一退居第十位,名曰不入八分辅国公。三十九年(1774),复定功恩(报答勋旧)其爵世袭、恩封(以酬帝亲)其爵降袭之制。凡出于恩泽而封者,奉恩辅国公以袭次递降至一等辅国将军为止,即以此等将军爵反复世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则降至※奉恩将军亦止,亦以此末爵世袭罔替。辅国公,正妻以封夫人,又封侧室一人。此爵缺出,即以其夫人所生一子(如无嫡,可及庶)照例办理;若末缺,此子则与辅国公夫人余子同授应封之爵。奉恩辅国公夫人余子,初封二等辅国将军;侧室之子,初封一等奉国将军;妾媵之子,俱入※闲散宗室。不入八分辅国公夫人余子、侧室之子,俱封三等辅国将军;妾媵之子,亦入闲散宗室。封前,常例考以满语、马步箭,名曰考封。此外,清廷于游牧蒙古、回部(维吾尔族)中,亦封有辅国公爵,以授蒙古贵族者为多。

猜你喜欢

  • 宇妥巴彭措班丹

    1860—1910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十三世达赖喇嘛亲族。曾任孜恰等官职。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任噶伦。次年,英军侵略西藏时,与英军司令荣赫鹏在浪卡子会谈,后又为商订《拉萨条约》主要谈判

  • 侗族大歌

    侗族民歌曲调之一。侗语称“嘎老”。为多声部合唱歌曲,系中国民间音乐支声复调的一种。主要流传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剑河和广西三江的侗族地区。由歌队合唱,个别地区是一唱众和。主要是二部合声,间有三声部或

  • 勒克山卫

    见“立山卫”(621页)。

  • 处和部

    唐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是名见于《新唐书》。《新五代史》和《五代会要》记为啜米部。活动于饶乐水(今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南部一带。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率众附唐,

  • 御前大臣

    清帝的近臣。清圣祖玄烨以内廷事务缺少统领之人,因而从内廷诸勋戚中挑选,特设此职,无定员,秩视一品,凡乾清门以内侍卫、司员诸务皆命统辖。帝王出宫、巡幸,命其扈从,或代宣王言,名位优重,例戴花翎。嘉庆后,

  • 南诏太宗

    见“盛逻皮”(2033页)。

  • 大岳鲁水

    即“太鲁水”(273页)。

  • 伊卜拉欣·土库曼伊利克

    ?—1158※东部喀喇汗王朝可汗。1128—1158年在位。阿赫马德子。父死嗣位。继位后困于葛逻禄和康里的侵袭、掠夺,1134年(西辽康国元年),请求※西辽王朝菊尔汗※耶律大石保护。耶律大石趁机占领其

  • 伊吾司马

    汉代西域官名。东汉顺帝永建六年(131),以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县境)傍近西域,匈奴常抄掠之,汉复令开设屯田。置之,掌管屯田事务。

  • 杀胡林

    地名。又作杀狐林。今河北栾城附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辽太宗)卒地。大同元年(947),德光率兵南下。正月破汴,灭后晋,因遭民众反抗,四月,班师归北,途中患疾。十六日,次于栾城县杀胡林之侧,疾甚,于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