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边政考

边政考

书名。明张雨编撰。12卷,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书。明制,“巡按监察御史,每三年一次阅视各镇军马、器械,体察将官贤否,同画图具奏,并缴本查照施行”。是书即作者为巡按陕西监察御史时之作。卷首为作者引文和邓齐贤劄付,卷末有张铁跋和谢国祯跋。卷1,地舆图(上、前)、包括总图;卷2地舆图(上、后),包括榆林图;卷3地舆图(中),包括宁夏图、固原靖兰图、阶文西固图、洮岷河图;卷4,地舆图(下),包括西宁图、庄浪图、凉镇永图、甘州山丹图、肃州图;卷5,三夷(北虏、西域、西羌)纪事;卷6三夷纪类,约由上古猃狁、匈奴、月、氏迄明代诸部族;卷7北虏河套;卷8西域诸国;卷9西羌各族;卷7——9以表行之;卷10列传(北虏经略);卷11列传(西域经略);卷12列传(西羌经略)。总括历朝边防大政及诸族事迹,体例简要详明,是研究西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之重要参考书。原书存北京图书馆。有北平图书馆影印本刊行。

猜你喜欢

  • 卖青留土

    解放前广西一些壮族地区地主对农民的一种剥削方式。农民在青黄不接或遇困难时,若向地主借贷,得以田里的青苗作抵押,庄稼成熟后由债主收获,属高利贷剥削性质。

  • 光显寺

    即“额尔德尼昭”(2535页)。

  • 峨昌

    又称莪昌、蛾昌等。元明时对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的称谓,即唐以来之※“寻传蛮”。主要散居于澜沧江上游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部分由于接受了附近汉、傣民族的经济文化影响,分化为近代的阿昌族;发展比较落后的

  • 卡登卡拉

    僜语音译,意为“世代居住于此地的主人”。※僜人先民之一。自称是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最早的居民,故称。后与从西部迁来的※义都人及从东部布绒山区(缅甸北部)迁来的一支古老居民相融合,发展成为僜人达让支系。至

  • 右伊秩訾王

    见“伊秩訾王”(808页)。

  • 钦察

    ①古部落名。又作钦叉、乞卜察克、可弗叉、克鼻稍、库蛮、波洛维赤、乞卜察兀惕等。属突厥语族。分布于里海、黑海以北,东起押亦河(今乌拉尔河),西至秃纳河(今多瑙河)。从事游牧及农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亦信

  • 班都察

    蒙古国将领。钦察人。玉里伯里氏。忽鲁速蛮子。太宗八年(1236),与父归降蒙古,从蒙哥攻阿速,破都城蔑怯思。后随蒙古军东归。宪宗三年(1253),率钦察百人从汗弟忽必烈平大理国,以强勇著称。侍忽必烈,

  • 南诏世宗

    见“逻盛”(2062页)。

  • 满五索

    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亦作满兀四,又称矮儿克勿。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昆都力哈第四子。驻牧于张家口西北边外。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贡协议,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张家

  • 驻防八旗

    清代驻防各省八旗官兵之称。兵员,由※京旗各佐领内平均抽调而组成。分兵镇守都城以外各重要城市或军事要点。关外时期始行之。入关后,草创驻防,多以固山达为长官率兵出戍。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合驻于一城者原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