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祖州城遗址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约1公里处。城北山谷中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因守护辽祖陵而设置祖州。辽天显三年(927)建成。现遗址分内外两城,城墙最高约5.6米,外城的四个门址尚存。外城南门直通内城南门的一条大街,宽约40余米。城的西北有一座石房子,金天辅四年(1120),金兵攻占祖州时被焚毁,仅存遗迹。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约1公里处。城北山谷中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因守护辽祖陵而设置祖州。辽天显三年(927)建成。现遗址分内外两城,城墙最高约5.6米,外城的四个门址尚存。外城南门直通内城南门的一条大街,宽约40余米。城的西北有一座石房子,金天辅四年(1120),金兵攻占祖州时被焚毁,仅存遗迹。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1北魏宗室。字思永,或作永寿。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咸阳王,加侍中、骠骑大将军、中都大官。出为冀州刺史,加都督冀等六州诸军事。诏以廷尉卿李
蒙古语音译,意为“灵巧”、“助手”。准噶尔兀鲁思官员,主管王府事务。内佐台吉理家务,外则负责抽收牧厂税务,差派、征收山南回部徭赋及接待布鲁特使者等。定员2名。
地方志名。清人黄叔璥撰。作者大兴人,康熙朝进士。六十一年(1722),以御史巡视台湾,根据亲身闻见并参阅有关台湾记述诸书,博览综辑而成。全书共8卷,前四卷称《赤嵌笔谈》,五至七卷为《番俗六考》,第八卷
土族语音译,意为“娱乐”、“游戏”。亦称七月会、庄稼人会、庆丰收会。土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青海民和官亭、中川、甘沟一带。每年夏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举行。其历史悠久,早在土族先民从事畜牧业生产及从游牧
清咸丰年间新疆喀什噶尔农民起义领袖。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爱里克庄人。咸丰四年(1854),因不堪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自称玉素甫和卓后裔,率当地维吾尔族农民发动起义,攻打附近军台,杀
吐蕃※达磨赞普后裔。又名天喇嘛益西约,简称“拉喇嘛”(即天喇嘛),汉译“智光”。初名阔日(一说松埃),又名“提瓦热咱”。因阅读先祖史籍,遂将政权交其弟,决心出家,开王族弃政为僧之例。宋至道二年(996
藏语音译,意为“秘书处”。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管理僧官的机墈。设仲译钦布(大秘书)4名,均为四品僧官。初凡僧官的培养、任免、升调,皆由其拟具名单,呈请噶厦转呈达赖喇嘛或掌办商上事务者核准任用。乾隆五十六
亦称义役。指元代地方民户量资产多寡,各出一定数量田土或钱钞,以田土所产或钱钞利息津贴杂泛差役应役者,使其不致因繁重役务负担,倾家荡产。初由民间自行措置,后由官方加以规定。延祐五年(1318),规定浙西
北魏大臣。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其先世领叱罗部落(一说本新罗种人内入者),后为拓跋鲜卑附臣,改叱罗为罗氏。东晋太元十年(385),匈奴独孤部刘显杀刘眷自立,又欲杀拓跋珪(北魏道武帝),结护珪奔贺
?—1656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贝勒※穆尔哈齐第五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十二月,擢骑都尉,封一等奉国将军。清崇德二年(1637)四月,预议政。六年(1641),随皇太极围明松山(今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