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让僜语

达让僜语

我国自称达让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800左右。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夏尼村的达让僜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34个。塞音、塞擦音有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鼻音和边音分清浊。唇齿音主要出现在汉语借词中。有15个复辅音,由双唇部位的辅音、舌根部位的辅音分别与边音和卷舌半元音构成。有6个单元音,19个复元音。复元音分3类,一类是由i、u介音和主要元音结合成9个后响型二合复元音,一类是由主要元音与i、u韵尾结合成5个前响二合复元音。另一类是5个三合复元音。节尾辅音只有m、n、。清、浊鼻音都可以自成音节。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10类。名词有多数和指小形式,用在名词后加助词或词尾表示。方位名词很丰富,数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量词很不丰富。量词和数词结合使用时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和多数,无双数。单数人称代词减缩后可以作名词领属词头。指示代词可单独作句子成分。动词有体、式、态、方向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进行、已行、完成等,均用语尾助词的方式表达。式有命令和祈使两种,也是用语尾助词表达。态分使动、互动、被动3种,使动用辅音清浊交替和加词头的方式表达。互动和被动均用加语尾助词的方式表达。方向范畴分向心和离心两组,每组都包含数量不等的语尾助词,分别表达行为动作从不同的方向来或以不同的方式去做。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来示程度的加深。结构助词有限制、受动、处所、工具、施动、从由、比较、定指等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数词、数量词、形容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但当否定副词作状语时在谓语后面。词汇特点:词汇中多音节词占多数,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多音节单纯词。弱化音节的构词词头很丰富,有30个。也有一定数量的词尾,因此,派生法是词汇中能产的构词类型。合成构词也很能产,方式有并列、主谓、宾动、修饰等。拟声词和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藏语。有不少半借汉、半借藏的词。借词主要采用音译方式,也有一定数量意译方式的借词。

猜你喜欢

  • 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3千余。居住在台湾中南部玉山以西阿里山一带溪谷和1000至1500公尺高地上,包括嘉义县吴凤乡达邦、里佳、山美、新美、来吉、

  • 彰八里

    见“张堡城”(1182页)。

  • 五塔寺

    参见“慈灯寺”(2406页)。

  • 拖克索

    满语,意译,意为“庄”、“庄子”、“屯里”、“屯庄”等。清初汗、贝勒和八旗官员役使阿哈(壮丁、奴仆)耕种的庄园。早在后金初期,辽沈地区已大量存在。天命四年(1619)八月,努尔哈赤曾遣“诸贝勒的包衣八

  • 拉哈卫

    见“兰河卫”(623页)。

  • 听气

    宋代壮族婚俗。流行于广南西路南丹土州(今广西南丹)。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记载,略云:每年夏历七月间,在州官主持下,未婚青年聚集在土州厅堂内,堂中铺一块大毯。女青年身穿青花大袖衫,头上戴一块青

  • 契丹语官职

    契丹建国后,官制分北、南,分治契丹本族与汉、渤海等族。其官称,除大量袭用汉官外,亦保留了部分契丹本语的官称。总汇见下表。详况分见诸条。契丹语名称相当汉职 (或职司)出 处于越建国前,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

  • 蒲陶

    即葡萄。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西域。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始移栽于中国内地。

  • 展裹

    契丹公服名。据《辽史·仪卫志》:“公服:谓之‘展裹’,著紫。”。史载:辽兴宗重熙二十三年(1052,一记作二十二年),诏有殊功之耶律欲稳之后裔※“八房族”戴帻(巾的一种)。清宁元年(1055)辽道宗又

  • 朝节

    契丹民族俗称夏至之日为朝节,是日,妇人进献彩扇,并互赠粉脂囊相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