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通古思鲁克之战

通古思鲁克之战

清军与大小和卓木叛军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三年(1758)八月,清军克库车。霍集占(小和卓木)经阿克苏、乌什兆叶尔羌(今莎车)。清定边将军兆惠率师往讨,夺取霍集占所筑高台,驻兵城东。敌自东、西、北三面出击,三战皆败。兆惠令副都统爱隆阿领兵800扼其通喀什噶尔(今喀什)之路,狙其援军。自率师临葱岭南河(喀喇乌苏)列阵,欲夺其峨奇盘山畜群,清军方渡河而桥断。霍集占会合布拉呢敦(大和卓木)乘势出击困之。清军于南岸掘壕结营固守。叶尔羌军知难以攻克,亦掘壕筑垒。十月二十二日,复决渠水灌清军,挖沟偷袭,被粉碎。时额尔克和卓引布鲁特(今柯尔克孜)兵袭喀什噶尔。两和卓木疑其与清军有约,请议和,遭清军拒。十二月,定边右副将军富德帅兵自乌鲁木齐赴援。翌年正月六日抵呼尔璊。霍集占引兵5000迎战。鏖战五天四夜,未分胜负。旋,参赞大臣阿里衮等百余人自巴里坤督军马至,横张两翼,直压敌垒。兆惠等与援军里应外合,奋勇突击。敌军溃窜。喀喇马苏围解。史称“通古思鲁克之战”。

猜你喜欢

  • 阿尔钦部

    见“阿里钦部”(1224页)。

  • 滋溪文稿

    书名。元苏天爵(1294—1352)撰。30卷。天爵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伯修。国子监学生出身。少从学于安熙、吴澄、虞集诸人。历任监察御史、廉访使、集贤侍讲学士,浙江行省参知政事等职。至正十二年(1

  • 八儿忽

    即“巴儿忽”(407页)。

  • 土默特部

    蒙古部名。也称东土默特,以别于※归化城土默特(西土默特)。由两部分组成。成吉思汗功臣济拉玛(者勒蔑)后裔莽古岱,从喀喇沁部徙居土默特。后金天聪三年(1629),其孙善巴率众附清,九年(1635)建旗,

  • 定远营

    城名。清雍正八年(1730)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奏建。相传汉为定远侯班超驻在地。旧属宁夏宁朔县,为清帝“御马圈”,有守备1名,驻绿营兵。九年,札萨克多罗郡王额驸阿宝受命居其地。城依山成势,建筑仿北京,街穿

  • 哈三阿訇

    见“马文义”(163页)。

  • 拉哈达

    1628—1703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尚书彻尔格子。初任侍卫。顺治十七年(1660),授兵部督捕侍郎。十八年,擢工部尚书、议政大臣。康熙三年(1664),授镶黄旗蒙古都统。八年(1669

  • 吹佳勒坡巴朗宗

    见“穷结”(1169页)。

  • 赤嵌城

    17世纪初荷兰侵略者在台湾构筑的侵略据点。天启四年(1624),荷兰殖民者被明朝军队逐出澎湖后,转移侵占台湾岛西南沿海地区,为立足台湾,先在安平的一鲲身构筑热兰遮堡。翌年,荷兰侵台新任长官宋克为在台湾

  • 三罗喇嘛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名僧。又名三剌喇嘛、海喇嘛。全称海喇嘛桑杰扎西,清代文献译作“桑儿加查实”。藏族。西藏山南卓垅地区人。早年离家至青海湖海心山长期修行,遂有“海喇嘛”之称。后率族迁居碾伯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