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罗木鄂弥达

鄂罗木鄂弥达

?—1761

见“奥里米”(2252页)。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鄂济氏。雍正元年(1723),由户部笔帖式授吏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历任贵州布政使、广东巡抚。于要冲增兵驻守,在孤岛加强防御,由各府州县分层管辖,治理得宜。十年(1732),任广东总督,在肇庆府鹤山、恩平等贫县,清查荒田,招民垦种,以资生计。行平粜之法,免囤户害民,设米局解决食粟之难。十三年,兼辖广西。乾隆初年,调整盐运、开采铜矿,治理苗区,均受嘉奖。四年(1739),调川陕总督,发银资助陕西榆林府沿边贫民往鄂尔多斯垦种,定民生,实仓储。招募流民屯田以备兵粮。五年,因事革职,寻任兵部侍郎。六年,授宁古塔将军,调荆州将军。九年(1744),授湖广总督,修筑武昌、汉口等处老堤。十五年(1750),授吏部侍郎兼副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十九年(1754),革职留任,署吏部尚书,兼管工部,授刑部尚书兼议政大臣,署直隶总督。二十一年,兼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充经筵讲官。卒,谥文恭。

猜你喜欢

  • 必力克图汗

    见“爱猷识理达腊”(1899页)。

  • 阿尔泰哈族复兴委员会

    20世纪40年代新疆哈萨克族“反盛”(世才)组织。1943年底,因领导阿尔泰哈萨克族牧民暴动失败而退到中蒙边界布尔根河的乌斯满,在外蒙古支持下成立该组织。乌斯满被推举为帕夏(王),苏鲁巴依为总司令。下

  • 应历刻石

    辽代契丹大字石刻。亦称“应历碑”,实为墓志。出土情况不明,石亦不知下落,今仅见拓本,此拓为海内孤本,弥足珍贵。刻契丹大字16行,约392字。尚不可解。据考,有“应历十六年”年款,故名。

  • 西孤山墓志

    见“萧孝忠墓志”(2003页)。

  • 普英米

    普米语音译。云南兰坪、丽江、永胜地区普米族的自称,意为“白人”。参见“普米族”(2291页)。

  • 悉编掣逋

    藏语音译,意为“大外相”,《新唐书·吐蕃传》意译为“都护”。吐蕃掌管外事的官员。与《唐蕃会盟碑》中之“纰论伽罗笃波”相当,其地位当在“同平章事”之列。参见“纰论”(1265页)。

  • 保安

    ①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思廉年号。1045—1052,凡8年。②地名。明洪武四年(1371),于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西山(去河州西350里)建保安堡,万历四十七年(1619),复在保安地区筑保安城,隶属

  • 夷不堇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乔素勿同

    见“乔白郎”(790页)。

  • 阿拉木什

    犴皮套裤。鄂温克语音译。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狩猎时穿的传统套裤。有带毛和去毛的两种,此为去毛的,春秋季穿用;有毛、毛朝外的名“奥老黑”,冬季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