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钟离之战

钟离之战

北魏与梁朝的一次战役。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位于淮水南岸,池深城坚,易守难攻,是魏军南攻拟先夺占的目标,也是梁军保卫京都建康(今南京市)的前线重镇。自北魏景明四年(503)起,双方各为进攻、防守,部署兵力,时近4年。正始四年(507)春,北魏镇南将军、中山王元英以数十万大军攻钟离,令平东将军杨大眼率部据淮水北岸接应,命镇东将军萧宝夤领兵在邵阳洲(在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上)两岸架桥树栅,以通粮道。魏军用土填堑,以冲车撞钟离城墙,昼夜轮番攻城未克。梁武帝为增援钟离,又派豫州刺史韦䴥领兵自合肥北上,与曹景宗之军会合进至邵阳洲。韦率众在曹营前20里处趁夜掘长堑,树鹿角,截洲筑城。次日拂晓营立。及杨大眼统万余骑攻城。韦䴥结车为阵,以强弩2千齐发,杀伤魏军甚众。杨中箭退走,元英等继续攻击未克。梁军乘势反攻,袭击邵阳洲南北桥,并乘淮水陡涨之际,遣水军驾6舰临魏垒,以小船载干草,灌入膏油,点燃后用以焚桥,断魏粮道,又派敢死之士拔栅砍桥,梁军奋勇冲杀。魏军大溃,溺死、被杀各有10余万人,元英单骑逃往梁城(今安徽寿县东),杨大眼也烧营撤退。梁军乘胜追击,直至水(今安徽固镇东南),又俘魏军5万人,收其资粮器械牛马等不可胜数。此役梁军各部密切配合,针对魏军不习水战的弱点,适时反攻,取得大胜,而魏将未能乘春水涨前退去,转胜为败,南攻受遏。

猜你喜欢

  • 野利旺荣

    ?—1043西夏早期大将。党项人。景宗李元昊野利后之兄,任监军,与弟遇乞分掌左右厢兵,驻天都山,号天都大王。能用兵,有谋略,所统士兵以善战著称,曾参与谋划三川口、好水川之战,大败宋军,天授礼法延祚四年

  • 仰思多万户府

    明代乌思藏地方官署名。建置年代不详。辖地在今西藏江孜地区。洪武十五年(1382),万户公哥帕遣镇抚汝奴藏卜、僧哈麻刺入朝贡兜罗帽、铁骊绵等物。洪武帝赐汝奴藏卜文绮、袭衣、钞及乌茶200斤;赐僧哈麻剌文

  • 阿玉锡

    清朝大臣。号喀喇巴图尔。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人。初于准噶尔司牧务。后罹罪,恐被绳于法,投附清廷。乾隆十五年(1750),擢为侍卫。继授札哈沁翼领。二十年(1755),随清军征准噶尔达瓦齐。及达瓦齐遁走格

  • 亦剌合

    ?—约1203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之一。又译亦剌哈、你勒合、亦腊喝。克烈部部长※王罕子。宋庆元二年(1196),与父联合铁木真(成吉思汗)配合金军大败塔塔儿部于浯勒札河(今蒙古国乌勒吉河),受金封为

  • 索南群培

    ?—1658明末清初西藏地方官员。又称索南饶丹。藏族。初任四世达赖喇嘛侍从官,拒绝后藏噶玛教派彭错南杰于拉萨会见达赖。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任哲蚌寺强佐。同年,因藏巴汗丹迥旺布(彭错南杰之子)袭

  • 破卜

    瑶语音译。见“油锅”(1513页)。

  • 大元马政记

    书名。元代有关马政的诏旨法令汇钞。清光绪时,编修文廷式于书末校记:此书系徐星伯录出之本,清翰林院已不藏。2卷。分和买、刷马、抽分、马政杂例等类。规定甚详。如至元二年(1265)下令严禁各色人等骑马越过

  • 玄菟郡

    古地方政区名。西汉元封四年(前107,一作三年)置。领高句骊、上殷台、西盖马三县,隶幽州。治所初在沃沮城(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始元五年(前82)徙治高句骊县(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兴京老城附近)。

  • 骨都侯

    匈奴官名。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始置,分左右。由异姓名族呼延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等贵族充任,其号世袭。位在谷蠡王之下,为单于辅政近臣,主断狱讼,当决轻重,裁处之案面报单于,无文簿记录

  • 嘎荣

    赫哲族妇女旧时下服的一种。赫哲语音译,亦作“嘎如恩”,意为“鱼皮套裤”。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族男女过去皆穿鱼皮套裤,有上端为齐口、斜口两种,斜口为男人所穿,称“敖约克”;此为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