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角
苗族妇女头饰。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银制,形似水牛角,中空,重达2斤,外刻双龙抢宝。上雕花纹,通常戴在帽子上,并与银牌等饰物配用。角尖上有时缀有几撮羽毛。一般在盛大节日或婚嫁时戴之。相传采用牛角形式是为表示威武雄壮。源于古时男子出嫁时所戴的角状头饰,后改为女子出嫁所戴的饰物。
苗族妇女头饰。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银制,形似水牛角,中空,重达2斤,外刻双龙抢宝。上雕花纹,通常戴在帽子上,并与银牌等饰物配用。角尖上有时缀有几撮羽毛。一般在盛大节日或婚嫁时戴之。相传采用牛角形式是为表示威武雄壮。源于古时男子出嫁时所戴的角状头饰,后改为女子出嫁所戴的饰物。
明代四川酉阳土官。土家族。受明封为酉阳司(治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宣抚使。正德八年(1513),献大木20根,请免子冉维翰袭职时赴京,获准。十二年(1517,《明史》作二十年,误),又献大木20
后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玄之子。曾任建节将军。元嘉十九年(442)五月,宋军进攻仇池,其叔杨难当败奔北魏,自身被俘。旋被宋立为仇池主,与宋龙骧将军、平羌校尉、北
见“鬓覩”(2588页)。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咸丰十年(1860) 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15款。主要内容为:(1)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
参见“月祭”(374页)。
藏语音译。旧时藏族地区寺院“译仓”主持者的称谓。系终身职,由寺院大活佛委任本人的兄弟或近亲充当,不经选举考试。掌管寺院行政与经济大权,管辖下属寺院,可派代表到部落办事。兼管司法、监狱。地位仅次于活佛,
即“突地稽”(1758页)。
蒙古语音译,意为定礼、聘礼、彩礼。古代蒙古人订婚时,男家以一份彩礼献给新娘的父亲,作为订婚表记。如也速该·把阿秃儿为其长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订立婚约时,曾将1匹从马作为彩礼送与女方家长孛思忽儿弘吉刺
1308—1366元朝大臣。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赤老温后裔,脱帖穆耳子。顺帝元统元年(1333)进士,任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镇守官)。首倡建孔子庙,请名儒掌教。至正元
公元5世纪后期云南宁蒗永宁地区纳西族首领。蒙醋醋八世孙。《元史·地理志》:永宁“昔名楼头赕,接吐蕃东徼,地名答蓝,么些蛮祖泥月乌逐出吐蕃,遂居此赕,世属大理。宪宗三年(1253),其三十一世孙和字内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