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哈保
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鄂拉氏。初由司辔护军授侍卫。乾隆五十一年(1786),从征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解诸罗围,擒林爽文,赐“巴图鲁”号。继从征廓尔喀,擢二等侍卫。参与镇压苗民起义,擢头等侍卫、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嘉庆二年(1797),率吉林兵赴襄阳、四川等地镇压白莲教起义,授御前侍卫、正红旗护军统领,并予云骑尉世职。七年(1802),召回京。次年,扈驾至神武门,因失于防护,陈德突御舆行刺,褫职。以副都统衔在前清门行走,历官正白旗蒙古副都统、正红旗护军统领。
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鄂拉氏。初由司辔护军授侍卫。乾隆五十一年(1786),从征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解诸罗围,擒林爽文,赐“巴图鲁”号。继从征廓尔喀,擢二等侍卫。参与镇压苗民起义,擢头等侍卫、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嘉庆二年(1797),率吉林兵赴襄阳、四川等地镇压白莲教起义,授御前侍卫、正红旗护军统领,并予云骑尉世职。七年(1802),召回京。次年,扈驾至神武门,因失于防护,陈德突御舆行刺,褫职。以副都统衔在前清门行走,历官正白旗蒙古副都统、正红旗护军统领。
明代藏区部落名。以其地有隆奔泉(意为“十万龙泉水”),故名。属西宁卫。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廷,散居塞内外,居塞内者主要分布在今青海湟中县境,有城廓庐室;居塞外者,即今青海日月山以西之共和县境,
古代北方民族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五世孙笃来帖木儿位下。即《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和两唐书中之突厥。在元《经世大典图》(1331年纂)中,途鲁吉分布于可什哈耳(今新疆喀什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稷子米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达斡尔族旧时吃的稷子米,将稷子加工成米有两种方法,此为其一,即将稷子直接碾磨而成。与另一种经蒸过的稷子米“敖斯莫”不同,有粘性,除作干饭外,还可作糕
清朝武官。蒙古正蓝旗人。卓特氏。世居巴林地方。天命三年(1618),从阿巴泰贝勒征明,攻抚顺,取广宁,败明兵于沙岭。天聪三年(1629),随太宗征明,至通州。继随俄罗寨臣等败明经略袁崇焕兵。又同讷门哈
伊犁清真寺名。清光绪三十年(1904)建。位于今新疆伊宁市。旧有院落1处23间,房院2处15间。可容500余人同时作礼拜,此外尚有铺面42间。为伊犁地区塔塔尔族重要宗教活动中心。
明代蒙古图们汗(土蛮)任命的执政大臣。嘉靖三十七年(1558),蒙古左翼察哈尔部的图们汗即位后,力图以和平方式统一分裂割据的蒙古各部,恢复大汗对全蒙古的统治,于万历初年(约1576—1582年之间),
唐代南治国第六世王异牟寻年号。780—783年,凡4年。
?—808唐代回鹘汗国第八代可汗。一作俱禄毗伽。跌氏。※怀信可汗骨咄禄子。永贞元年(805),父卒,嗣位,建号爱登里啰汨没(密)施俱禄毗伽可汗(意为“受命自月神,成为幸
藏语音译,即“农奴”。解放前藏族地区封建农权制度下的一个阶级,包括※堆穷”和※“差巴”两个等级。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生产者,占总人口的90%。没有土地,祖祖辈辈分别隶属于官家、贵族、寺院三大领主,固
渤海国宗王、大臣。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日本清和天皇贞观十五年),同崔宗佐、门孙宰等60人,奉大玄锡之命朝唐,贺唐平定庞勋之乱,海中遇大风,漂着日本萨摩国甑岛郡,日当局疑是新罗人伪称渤海人来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