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尔浑

阿尔浑

?—1275

蒙古国官员、伊儿汗国大臣。又译阿儿浑、阿尔浑·阿合。蒙古斡亦剌部人。千户太出之子。一说其出身低微,家境贫困,荒年,父曾以其易一牛腿。通晓畏兀儿文书。元太宗时任必阇赤(书史、书记),颇受重用。后任阔儿吉思的八思哈(镇守官)和那可儿(伴当),辅佐治理阿姆河以西波斯诸州。乃马真后称制元年(1242),继阔儿吉思任波斯诸州行政长官。翌年,抵达呼罗珊后,即宣读札儿里黑(敕令)。继赴伊剌克和阿哲儿拜占等地,整顿民政,废除非法赋敛,拘收诸王滥发之符牌。曾先后参加定宗贵由、宪宗蒙哥的翊戴大会。受宪宗命继掌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事,佩虎符。遂调查人口,编制户籍,统一征税制度,按贫富分别计丁出赋,蠲免其他一切赋敛。并以丁赋供给签军、驿站、使臣之费,不再科派于民。宪宗三年(1253),旭烈兀西征并总督阿姆河以西波斯等地军政,他受命管理财赋,负责供输。八年(1258),伊儿汗国建立后,主管财政。并先后辅助旭烈兀长子阿八哈(阿巴哈)、孙阿鲁浑镇守呼罗珊(今伊朗霍腊散省及阿富汗西部)、祃拶答而(今伊朗马赞德兰省)。与蒙古汗室联姻不绝,权倾汗廷。历仕数汗,前后治理呼罗珊等地30余载,革弊政,善理财,对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起过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 化隆

    县名。位于青海省东部。治所在巴燕镇。地处黄河流域,为青海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古属西羌,南北朝时设郡县。唐于其地置廓州。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历为唐、蕃交战之地。宋时唃厮啰于此建立政权。元初为吐蕃等处宣

  • 涅空

    藏语音译,即“涅巴会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土司直属行政机构名。由四大“涅巴”(管家)组成,设常任秘书“涅仲”一名,“仲衣”(管缮写、记录、档案者)一名、“东泽”(管投递公文、执行刑法等之人)

  • 南苏州

    见“南苏城”(1590页)。

  • 高山族播粟祭

    台湾高山族传统的重要农事祭仪之一。又称“播种祭”,以播粟祭为主,稻、芋等播种祭通常包括其内,但也有分别举行的。目的是祈求丰收和种族繁盛。在播种前举行,祭前男子出猎,妇女在家酿酒、制糕。祭期长短各地不一

  • 第巴

    藏语音译,又译牒巴、第悉。原意为“部落长”、“头人”、“领袖”。清初西藏地方官名,意为“政务总管”,代表达赖喇嘛参加蒙古和硕特部在西藏建立的地方政权。后五世达赖喇嘛命掌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权力甚大,俗

  • 阿拍

    拉祜语音译,意为“放工”。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雇工的称谓。雇工分长工(拉祜语称“卧结”,意为“奴仆”)和短工(拉祜语称“戛八”,意为“帮工”)两种:长工除与主人一道参加农间劳动外,还要担负砍

  • 忽儿海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异译忽鲁哈卫,《满洲源流考》作呼尔哈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十卫同时设立。后恼纳(又译早哈)、塔失叔侄争印,太宗以恼纳掌忽鲁哈卫,塔失掌弗提卫。据考治今黑龙

  • 聂赤赞普

    吐蕃赞普。《唐书》作鹘提悉勃野。传说为吐蕃第一位赞普(王)。《德乌佛教史》文称其为“突显王”(即突然显现之王)。据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载,系天神墀端茨之子,从天而降,被雅隆部落奉为“六牦牛部”之王。说其出

  • 纥石烈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下辖三十个分部。详见“纥石烈”(945页)。

  • 赤古

    见“赤驹”(1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