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旺罗桑曲旦

阿旺罗桑曲旦

1642—1715

清代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一世(一作二世)。一译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加佛教传说的十三位先世,亦称第十四世。汉族。生于青海宗喀(今湟中县)依格地区达曲格村,与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同乡。父张益华,母泰木沙。幼年被第四世班禅罗桑曲结选定为章嘉呼图克图。5岁被迎入郭隆寺(后改称佑宁寺)。顺治九年(1652),受小戒,留居郭隆寺,修习多种经典。十八年(1661),入藏晋谒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巡礼各大寺。习经三年,修波罗密经。康熙三年(1664),从五世达赖受大戒,潜心研究印藏诸经典。九年(1670),在拉萨举行盛大讲经法会,以渊博的佛学修养,折服众多喇嘛,名声从此远播,许多印藏僧人拜其门下。二十二年(1683),返回青海。二十三年,达赖喇嘛的使者噶勒丹锡哷图奉旨前往喀尔喀蒙古调解札萨克图汗和土谢图汗的内争,路经青海,应邀同往,处理和解事宜。二十六年(1687),与噶勒丹锡哷图同至北京向清廷复命,得康熙帝优礼,命住持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之汇宗寺。旋返青海。二十七年,任郭隆寺法台。三十二年(1693),奉诏赴京,驻锡法源寺,被封为“札萨克达喇嘛”,是驻京喇嘛中的最高职衔。其后常住北京,夏间,随驾至承德避暑。三十六年(1697),奉旨入藏主持第六世达赖喇嘛的坐床典礼。路经甘肃、青海等地,劝导蒙古王公台吉拥护清廷,安定了青海的局势。四十年(1701),被封为“多伦喇嘛庙总管喇嘛事务之札萨克喇嘛”。四十五年(1706),被正式册封为“呼图克图”、“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赐金印,总管内蒙古佛教事务。四十九年(1710),一度至青海讲经说法,不久返京。五十年,清廷在京特建嵩祝寺以居之。五十二年(1713),随同康熙帝巡视多伦诺尔喇嘛庙。康熙帝郑重宣布:“黄教之事,由藏东向,均归尔一人掌管”。从此正式确定了章嘉呼图克图在内蒙古喇嘛教中的最高地位。五十四年(1715,一作五十三),罹病,康熙亲派专使探望。不久,在多伦诺尔入寂。同年,龛座由多伦诺尔运至西宁寺院供奉。

猜你喜欢

  • 巴儿塞章

    见“巴勒滚”(412页)。

  • 纳楼茶甸长官司

    彝族土司。归属临安府,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个旧沿红河北岸地。本元明时纳楼千户。洪武十五年(1382)置,治所在今建水南官厅。十七年,以土官普沙(彝族)为副长官。其地东至墨江交趾界600里,

  • 中州集

    书名。金末元初人※元好问所编金代诗人诗词集。凡10卷,附《中州乐府》1卷。因作者多集中于中州一带,故名。成书于金亡以后。是集选录金显宗、章宗及金代249人的诗词,凡2261首。选录标准在于借诗以存史,

  • 米建凯

    1876—1960近代画家。字蓬仙,安徽省太和县城关人。回族。幼家贫,与父以捕鱼为生。因与书画家马忠辰同龄,自幼结交,遂拜辰父、书画家马存一为师,共同画花卉、山水、鱼虫、山石、人物等,朝夕切磋,技艺大

  • 好太王碑

    高句骊第十九世王(392—413年在位)墓碑名。王名谈德(《梁书》、《北史》作“安”),谥号全称“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亦简称“广开土王”。“太”,一作“大”。立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清光

  • 完颜浑黜

    金朝大臣。名亦作浑啜。女真族。完颜氏。随太祖阿骨打起兵,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败辽将赤狗儿于宾州(今吉林农安东北),以兵4千助娄室、银术可攻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及其近地白马泊。太祖天辅六年(1

  • 马穆哥

    见“穆特菲勒”(2560页)。

  • 管田

    旧时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土司衙门中头目之一。因其职司而得名。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官庄,巡视田间,督促和组织田丁耕作,兴修水利,修渠筑坝,引水灌溉;帮助土官催收谷租;并督促田丁按期给土官缴纳薪柴等。由家奴

  • 克默河卫

    见“克默而河卫”(988页)。

  • 胪滨之战

    近代沙俄侵略东蒙古地区的战争之一。1912年,沙俄驻呼伦贝尔领事乌萨蒂操纵和唆使蒙古封建上层发起所谓“独立”运动。2月2日,叛军4000人,与化装叛军的沙俄侵略军1个营,向胪滨城(今内蒙古满洲里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