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虚部落

阿虚部落

清代甘孜色达草原果洛藏族支系。明末蒙古占据果洛地区,果洛部落被迫向东南农区迁移,其中一部分在阿虚骨系第三代头人阿虚晋巴加率领下,移居今阿坝多柯河畔,其后裔遂以阿虚为部名。共传13代,历数百年。明末清初,多柯流域有“三阿树”(即阿虚)部落,牧地距松藩县城西南800里,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派四川提督岳钟琪率兵征果洛诸部,将该三部隶归杂谷脑宣慰司管辖。康熙六十年(1721),分别封阿虚三部为土千户和土百户,赐号纸,无印信,亦不认纳税粮。雍正年间(1723—1735),部分被迫沿多柯河移色达草原。“色达”即藏语之“色塘”(意为“金色平原”),自此,“阿虚色达”之名传遍康藏高原。雍正七年(1729),清朝封该部头人为“瓦述色他(色达)长官司”长官。所管土民200户,每年纳狐皮30张,每张折银5钱,共折银15两,附倬倭(朱窝)土司。该部居甘、青、川三省交界之偏僻地区,地形险要,交通不便,各地统治者都鞭长莫及。

猜你喜欢

  • 策巴札布

    1910—194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西宁塔尔寺寺主。1915年,经金瓶掣签选定为阿嘉五世转世灵童,是为阿嘉呼图克图六世。幼年在塔尔寺学习因明、般若等经典。1925年入京朝觐,赏坐黄轿暨承用前世

  • 四篇要道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张中(约1584—1670)译著。亦名《四篇要道译解》、《四篇要道精释》、《四篇要道补注便蒙浅说》等。本书是作者于清顺治十年(1653)在扬州讲授率苏理时,由教胞沙维崇等人笔录整

  • 青海志略

    青海省方志,近人许崇灏(甘肃人,字公武)编撰,系据新亚细亚学会会员黎小苏、邱向鲁、朱允明等实地考察报告,再稽古籍有关记载,重编而成。民国三十二年(1943)于重庆土纸铅印,分11章:第1章总说;第2章

  • 阿尼哥

    约1244—1278元代著名雕塑、建筑工艺师。尼波罗(今尼泊尔)人。擅长绘画、雕塑及铸金为像。中统元年(1260),世祖命帝师八思巴于吐蕃建黄金塔,被征召至吐蕃受委监其役,周年塔成,遂从帝师受戒,剃度

  • 会稽山

    山名。相传夏禹至茅山大会诸侯始名。在今浙江绍兴附近。于越辖地。春秋末年越为吴所败,越王勾践率残兵5千被困于此。

  • 覃公旺

    明宣德时广西壮族起义首领。广西思恩县人。宣德(1426—1435)初,因不满地方官府欺榨,聚众举事,攻占思恩县大、小富龙三十余峒,固守险阻,以拒官军。后被官军夹击所败,被俘遇害。

  • 北使录

    书名。明李实撰,1卷。实字孟诚,合州(今四川合川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十四年(1449),瓦剌太师也先统军攻明,经“土木之役”,大败明军,俘获明英宗,后在攻北京时,遭明军反击,北撤,翌年,

  • 司州蛮

    南北朝时司州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州名为族称。古代称※荆蛮,汉代称※江夏蛮或豫州蛮。分布在今湖北东北部和河南信阳地区。南齐建元二年(480),乘北朝入侵豫州、司州,诸蛮纷起之机,引北朝军攻平昌戍,被戍主苟

  • 杜尔格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杀虎口蒙古驿站道上的蒙古站。在今呼和浩特市南的大黑河岸,距萨尔沁站西100里,距河口镇东50里。河口镇东北约20里处有大五十家子,为此站的旧址。

  • 李邵固

    见“邵固”(12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