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诗玛

阿诗玛

彝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弥勒、路南彝族自治县、宜良、昆明市等地撒尼泼(彝族一支)民间。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位聪明美丽的姑娘阿诗玛,与胞兄阿黑一起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强迫婚姻,经过尖锐曲折的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带有神话色彩。解放后,有人改编成剧本,并拍摄成电影放映,将阿诗玛和阿黑描写成两个情人,为反对黑暗的婚姻制度,争取自由,斗智斗勇,并借助神灵佑护,终于战胜邪恶,而阿诗玛却变成了石像。共收集原始资料41份,其中彝文8份,口头流传的26份,歌曲7份。是长期集体创作而成,具体时间和作者不详。整理翻译成汉文3个版本,出版8次。又译成英、法、俄等10多种外文,传播甚广。是研究彝族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材料。

猜你喜欢

  • 喝血酒

    议和或结盟的一种仪式。自古各族多普遍流行之。汉元帝初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与汉使韩昌会盟时,即曾共饮血酒。旧时凉山彝族亦颇流行。敌对双方在战争议和或几个家支表示团结友好时,双方或几方代表集会谈判,达成协议

  • 宣懿皇后哀册文

    见“宣懿皇后哀册”(1748页)。

  • 蓝正樽

    清道光朝瑶族起义首领。又名蓝元旷。湖南新宁县麻林峒人。瑶族。虽家境贫寒,但年幼苦学,曾考取秀才,为人正直不阿,好打抱不平,有胆有识,颇孚众望。道光年间(1821—1850),新宁县瑶山八洞一带,官府豪

  • 科差

    元朝赋税名目。《元史·食货志》:“科差之名有二:曰丝料,曰包银”,“又有俸钞之科”,共3项。对象是民户,其他诸色户不征。世祖中统元年(1260),定户籍科差条例,按各户户等高下摊派不同数额,以三等九甲

  • 山洞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遣使入朝贡马,赐钞、币、袭衣等。后按明定例朝贡。长官依例世袭。

  • 满泰

    ①(?—1596)明代海西女真乌拉部长。女真族,纳喇氏(一说完颜氏)。乌拉部始祖纳齐布禄六世孙。承父布干位为部长。其女阿巴亥嫁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妃,俗称乌拉大妃。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率众至苏斡延

  • 塔海万户府

    元地方政区名。府治故址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大古铜村一带,有说在该省依兰县西北。明废。

  • 宁弥

    参见“扜弥”(750页)。

  • 桑皮故纸钱

    金代杂税之一。金代发行纸币交钞,贬值后即发行一种新币以代旧币。钞法屡变,随出随废,制纸币之桑皮故纸皆取于民。至兴定元年(1217)五月,桑皮故纸已甚难得,遂令计价,作为一种附加税向百姓征收,但限于征收

  • 狍头皮帽

    用狍子头皮制作的帽子,故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地区。为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猎民传统狩猎用帽,分别称※“梅塔阿功”、※灭塔哈”、※“阔日布恩出”。制作不尽相同,详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