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玛
见“奥里米”(2252页)。
见“奥里米”(2252页)。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至元二十一年(1284),世祖第九子脱欢始受封。其子老章、脱不花、帖木儿不花及脱不花子孛罗不花先后袭封。
又称※五溪蛮。汉至宋代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分布在武陵郡而得名。古※九黎、※三苗部落后裔,一说※槃瓠蛮后裔。分布在今湖南沅江流域、澧水流域和洞庭湖西北部以及与湖南相邻的黔、鄂、桂部分地区。春秋战国
明代哈尼族土司。归属元江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由南诏、大理时的因远部和罗槃部置。因远在元江府治西,即因元坝;罗槃即元江坝。以土酋白文玉(史书未明族属,学者从地望和姓氏考证系哈尼族)为副长官。嘉庆
见“俟吕邻部”(1690页)。
金代女真人常服中的束带。参见“金人常服”(1477页)。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祥年号。?—1238年。
云南彝族古歌(史诗)《诺哲》的第一部分。意为阿细的发展与繁衍。流传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邱北等地阿西人(亦作阿细,彝族一支)中。内容包括两部分:(1)开天辟地。讲述天、地、日、月、山、水和人类的产生
见“卓尼尔”(1381页)。
我国景颇族中自称波拉的支系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载瓦语比较接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梁河等县。以潞西县三台山区孔家寨的波拉话为例。语音特点:有22个
古族名。明代对贵州瓮傍寨仡佬族的称呼。其地位于新添卫(今贵定)境。明洪武九年(1377),因不堪侵扰,举族反抗,后被贵州卫指挥顾成发兵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