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狄达力
鄂伦春语音译, “鲁”亦作“路”。即雷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黑龙江省有些地区称呼与此不一,呼玛县一带曰“阿格迪达尔”,逊克县地区称附萨满体的雷神为“塔力路兰”。旧时鄂伦春人认为它是大神,打不着野兽或人患病时,祈祷它可消灾除难;触犯它人则会得发高烧、心里难受的病。祭品为狍、鹿肉等。民间流传,打雷是雷神手拿凿子、锤子相击而致。飞有鱼鹰和飞鼠专惹逗雷神生气的传说。
鄂伦春语音译, “鲁”亦作“路”。即雷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黑龙江省有些地区称呼与此不一,呼玛县一带曰“阿格迪达尔”,逊克县地区称附萨满体的雷神为“塔力路兰”。旧时鄂伦春人认为它是大神,打不着野兽或人患病时,祈祷它可消灾除难;触犯它人则会得发高烧、心里难受的病。祭品为狍、鹿肉等。民间流传,打雷是雷神手拿凿子、锤子相击而致。飞有鱼鹰和飞鼠专惹逗雷神生气的传说。
见“石鲁”(448页)。
古籍名。亦作《交趾异物志》、《南裔异物志》。1卷。东汉议郎杨孚撰。主要记述岭南地区各种特有的动、植物的形状、习性和矿物资源等等。原书已佚,但后世多有收辑,对研究古代岭南风物颇有价值。
?—1757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蒙和岱曾孙,恩克次子。绰罗斯氏。乾隆十八年(1753),随同族台吉“三车凌”内附。翌年,受命进京朝觐。将归,闻兄蒙克特穆尔脱逃,自惭忿。请从军征达瓦齐,为清廷所重
藏族部落名。亦称尼隆大部落。青海“环海八族”之一。在青海湖南岸共和县境内。南抵青海南山,东达日月山与湟源县相连,西越橡皮山与乌兰县相接,西北接刚察县及天峻县,东南接贵德县。气候湿润,水草丰茂,宜于畜牧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粘哥、粘葛等。居盖州(治今辽宁盖县)等地。后散居西南路招讨司(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及中原地区。有粘割韩奴者,大定年间(1161—1189)使西辽招降,被杀。
东汉末年乌桓首领之一。勇健多谋。东汉灵帝(167—189年在位)初,为上谷乌桓大人,统部众9000余落,自称王。在诸郡乌桓中人数最多。献帝初平(190—193)中,※蹋顿代为辽西乌桓大人,总摄三郡乌桓
见“亦不剌”(871页)。
古山名。一作首山、手山。即今千山余脉的一支,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南15里处,现称首山或手山。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高丽,曾军于此。辽末,渤海人※大延琳反辽,被辽军败于“手山”,即指此。金兵破※高
?—1767清代新疆哈密维吾尔族王公。又译玉素甫、玉素卜、玉素富、岳素布等。札萨克固山贝子※额敏长子。乾隆五年(1740),袭镇国公爵。十年(1745),晋固山贝子。二十年(1755),率所部兵从清军
又称“棉博”。怒语音译,意为“协作”。过去云南怒江地区怒族在生产和生活上的一种原始互助协作形式。在农忙季节或建造新房时,任何一家都可邀请本家族成员及同寨相好前来帮忙。助耕时间多为一二天,被帮助的人家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