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雍和宫

雍和宫

北京最大的喇嘛庙。坐落在安定门内雍和宫大街。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将原明内宫监的官房拨给第四子雍亲王胤禛为府邸。胤禛继位后,于雍正三年(1725),命名雍和宫。十三年(1735),胤禛卒,其灵柩停放于此,将主要建筑永佑殿改覆黄瓦,称神御殿,为供奉祖先之所。乾隆九年(1744),改为喇嘛庙,供蒙藏僧侣居住,由章嘉呼图克图任主持。二十二年(1757)重加修缮,在寺前树立乾隆帝御撰,以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合刻的《喇嘛说》石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雍和宫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楼等。万福阁为高达23米,飞檐3重,全部木结构建筑,内有一尊用直径三米的整株白檀香木雕成的弥勒佛立像,像高18米,其埋入地下之基础有8米,为世界罕见的巨型艺术雕刻。还有以整体檀香木雕成的罗汉山为背景的高约3丈余宗喀巴铜像,罗汉山上有用金、银、铜、玉塑成的罗汉500尊,神态各异,皆为艺术精品。法轮殿建筑亦甚雄伟,黄琉璃瓦顶有小阁5座,亦称暗楼,暗楼脊上建小型舍利宝塔,反映出典型的喇嘛寺院建筑风格。大量喇嘛佛像,对宗教艺术研究具有很高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亦麻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马河卫、尼满河卫。永乐八年(1410)二月,与甫儿河等二卫同时设立。治所在今乌苏里江以东伊曼河流域。宣德八年(1433)八月,亦麻河等卫指挥佥事抄刺李等入朝贡方物。

  • 如栗

    即高句骊第二世王“类利”(《魏书》言其为闾达之子,高句骊第三世王) (1762页)。

  • 八旗水师营

    清代驻防旗营兵丁所组成的水军。分内江与外海水师营。(1)东北河营:乌喇(今吉林市)营约设于顺治、康熙之交,前此已设船厂于此;继后又于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齐齐哈尔、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

  • 辽山

    古山名。见于《汉书·地理志》。唐代仍有其名,为高句骊境内之山,古辽水(即小辽水,今浑河)源出之地。今一般认为即今辽宁清原县东北之三通背岭(满语称果勒敏珠敦岭,旧亦曰长岭、线岭、涵德岭)。

  • 先那准

    见“龙婆伽利”(500页)。

  • 阿八哈

    1234—1282伊儿汗国第二代汗。又译阿不哥、阿不合、阿八合。蒙古孛儿只斤氏。※旭烈兀长子。初随父西征,立有战功,至元元年(1264),受父封,领有伊剌克、祃拶答而、呼罗珊等地,建牙于徒思。次年父死

  • 排瑶

    瑶族一支。主要分布在今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及散处相邻的一些地区。因称村寨为“排”而得名,其居地又向有八排二十四冲(冲指小村)之称,故又叫“八排瑶”。传说其祖先由湖南迁来。到解放前夕虽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

  • 章嘉呼图克图

    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转世活佛之一。佛教传说,有十三位先世。因第十三位先世扎巴鄂色出生于青海互助县红崖子沟乡张家村,明崇祯三年(1630)任青海郭隆寺(后改称佑宁寺)法台,故以村名称为张家活佛(清康熙时以

  • 西戎八国

    西北古族八政权总称。春秋时,分布地区:陇西有绵诸、绲戎、翟戎、䝠戎;岐、梁山、��、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诸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臣属于秦。合称

  • 藏币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铸造、印制及发行的货币。藏语称“额桑”,意为“银两”,又作“藏银”,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旧时,西藏主要经济是以物易物,大部分货币集中少数三大领主及商人手中。西藏最初曾用尼泊尔银币,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