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雾社起义

雾社起义

20世纪30年代初台湾高山族人民发动的举世闻名的抗日武装起义。雾社位于台湾中部山区,日本占领时属能高郡辖地(今南投县仁爱乡),共有11个高山族村社,是日本殖民主义者统治“番地”的中心之一,能高郡警察课分室即设于此,下置18个警察驻在所,对当地高山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军事镇压、经济掠压及肆意劳役与侮辱,群情愤激。1930年10月27日,富于斗争传统的雾社地区高山族人民在摩那·罗达奥的组织领导下,趁日本驻当地侵略者每年当天照例在雾社小学广场举行联合运动会之机,发动武装起义。黎明前,罗达奥派人首先偷袭迈勃林场和迈勃警察所,夺取枪枝弹药和粮食,接着派人破坏附近公路、桥梁和通讯设施。上午8时,起义群众冲进运动会场,全歼在场所有日寇,并乘胜袭击附近日本警察所,缴获枪枝180,子弹2万3千多发,控制整个雾社地区。使日本殖民当局大为震惊,命台湾守备司令镰田亲自率领台北、新竹、台南等大批军警从雾社东、南、北三线围攻起义的高山族人民,进行野蛮的炮轰和烧杀。起义群众视死如归,退入深山,坚持抗击日冠,许多高山族妇女为了激励丈夫,使他们无后顾之忧,集体自缢,可歌可泣。日寇一面派飞机狂轰滥炸,一面派人入山诱降,软硬兼施,均无济于事,最后竟然违反国际公法,施放毒气炸弹。起义群众拼死反抗,坚持斗争一月有余,宁死不屈,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日本帝国主义者对高山族人民的暴行,激起全世界人民的强烈愤慨和一致谴责。

猜你喜欢

  • 台吉

    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尊称。源自汉语“太子”。初见于蒙古国时期。原只用于皇子。皇太子称“鸿台吉”,诸子称“台吉”。后演变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后裔通称。各级台吉,均为同一族系(同骨

  • 公师隅

    战国时越人。越王无疆为楚所败,其子孙遁处江南海上,有自立为王者,欲与魏通好,牵制楚国。受越王遣,前往南海求得犀角、象齿及吴江楼船、会稽竹箭等献予魏王。魏王“乃起师送越王往荆,栖之沅湘”。

  • 恒乍绷

    ?—1803清代云南维西反清起义首领。又作恒乍崩、恒兆绷等。云南维西厅岩瓦乡弥尔古(一作莫言古)村人。傈僳族。幼学为“端公”,代人占卜治病,人称“沙泥”(巫医)、“活佛”、“神王”,民众悦从。嘉庆二年

  • 吐鲁番旗

    清代札萨克旗之一。清廷以吐鲁番维吾尔族人所建的旗分。准噶尔势力崛起后,吐鲁番即处于准部统治者的控制之下。康熙五十九年(1720),吐城大阿珲额敏和卓等代表民愿遣使向清请求内附。雍正三年(1725),清

  • 乌拉

    藏语、蒙语、满语都作“差役”解。源于突厥语。在藏族地区,指旧时农奴向地方政府或各级领主所支应的各种差役,包括人役和畜役,总称乌拉差,是农奴一项十分繁重的负担。民主改革后,已废除。在蒙古地区,元朝已有此

  • 榜实

    即“榜什”(2420页)。

  • 五溪

    汉武陵郡境内五条溪流总称,由今湖南沅江支流组成。五溪所指,各家不一。据《水经·沅水》载:“五溪谓雄溪、��溪、力溪、无溪、酉溪”;《汉纪》引《水经》则记为:雄、ᖡ

  • 桑日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红铜山”。又称桑隆、丧惹、沙格里,桑里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沿岸,属山南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桑日宗。1960年,改桑日县。经济以农为主,重要集镇有雪巴。明朝初年

  • 赵郡丁零

    见“定州丁零”(1528页)。

  • 见“门款”(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