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鲁特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康熙四十四年(1705)置。以丹济拉为札萨克辅国公。继徙推河。雍正九年(1731),迁居锡喇木伦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寻又先后移驻喀尔喀河、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于乌兰乌苏。隶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四十六年(1781)世袭。牧地跨济尔玛台河、鄂尔浑河。东接土谢图汗旗,西接察汗山,东南抵博勒克山,北界额鲁特前旗。今属蒙古国。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康熙四十四年(1705)置。以丹济拉为札萨克辅国公。继徙推河。雍正九年(1731),迁居锡喇木伦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寻又先后移驻喀尔喀河、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于乌兰乌苏。隶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四十六年(1781)世袭。牧地跨济尔玛台河、鄂尔浑河。东接土谢图汗旗,西接察汗山,东南抵博勒克山,北界额鲁特前旗。今属蒙古国。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撒不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瓦里。
哈萨克汗国创建者之一。又译加尼别克、札你别克,又名阿布赛义德。明景泰七年(1456),与※克拉依汗率部分游牧部落,脱离月即别(乌兹别克)阿不勒海尔汗的统治,至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建立哈萨克汗国。与别失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沉伯、沉白、闯拜。逊都思氏。※锁儿罕失剌子。原附属泰赤乌部,为脱朵延家奴。铁木真(成吉思汗)早年被泰赤乌部塔儿忽台执禁,得其父子营救,幸免于难。后归附铁木真,随从统一蒙古诸部。宋嘉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潘名杰”(2528页)。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军操纵下伪蒙古军政府与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缔结的反共协定。1936年由伪蒙古军政府代表陶克陶与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代表殷汝耕签订。协定规定双方以政治上共同防共,经济上互相支援为基础结
见“蒲昌县”(2319页)。
明代蒙古女头领。朵颜卫都督※革兰台弟脱力之女,喀喇沁部领主青把都姨母。初嫁俺答汗弟昆都力哈(老把都)。被遗弃后,偕青把都部属小阿卜户住马兰谷(在今河北遵化西北)塞外,岁受明抚赏,成为万历(1573—1
见“委兀慎”(1454页)。
藏传佛教寺院。又译丹萨梯寺,简称替寺、梯寺或帖寺。地处西藏山南桑日县境内。系帕主噶举派创始人多吉杰布于1158年兴建,为该派主寺,帕主派首领多为寺主,后朗氏家族又以政治首领兼宗教首领统管该寺。一般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