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褂

马褂

满族服饰。原为清代满族男子上衣,后流行各地。因穿在长袍、长衫之外,袖襟俱短,便于骑乘,故名。满族之初即有。清初为营兵所服,康熙时社会上层着此服,后服者日增,渐成一般便服。为短褂,长仅及脐,平袖及肘,两侧开衩,领、袖缘花边,分宽边与窄边两种。其制,以黄马褂为贵,非皇帝特赐,不得穿着。有长袖、短袖、宽袖之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袖口均为平口。对襟马褂中间开襟;大襟马褂,右边开襟,四周有异色边缘,属便服;琵琶马褂,右襟短缺,与短襟袍相似,也叫“缺襟马褂”,不同时代,颜色、装饰、面料等均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一种翻毛皮马褂,即毛朝外马褂,始于乾隆,盛于嘉庆。皮毛贵重,属达官富人之爱物。

猜你喜欢

  • 宇文康

    ?—576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字乾安(或乾定)。孝闵帝※宇文觉子。保定元年(561),封纪国公,邑万户。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出为总管利、始等5州及大小剑二防诸军事

  • 蒙古靴

    蒙古族传统靴子。古代蒙古族以游牧、狩猎为生、长期生活于草原、沙漠之中,加之战事频繁,需要不断转移牧地,追捕野兽,行军作战。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制了蒙古族特有的靴子。《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早期就穿“鹿

  • 那喇特达巴罕

    即“纳喇特岭”(1273页)。

  • 扶罗韩

    东汉末鲜卑贵族首领。※檀石槐之孙。弟※步度根嗣立后,部众减少,势力衰弱,遂别拥众数万自立为大人。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以代郡及上谷乌桓大人能臣氐(又作无臣氐)叛汉来附,遭曹操军追击,率万余骑迎接

  • 济木萨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西陲要略》作吉木萨。乾隆三十七年(1772),在此筑恺安城。四十一年(1776),设济木萨县丞。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改名孚远城。二十九年(190

  • 踏?

    渤海舞名。又作踏鎚、踏追。渤海人岁时聚会所跳的一种亦歌亦舞的大型群舞。宋王曾使契丹途经柳河馆(故址在今河北省承德市西北伊逊河西岸红旗屯附近),亲见被辽迁居其地的渤海人作是舞。据《王沂公行程录》记,跳时

  • 盐泽

    即“蒲昌海”(2319页)。

  • 他汗可汗

    一作“佗汗可汗”,即“伏图”(596页)。

  • 家相

    西夏官名。夏毅宗李谅祚于奲都五年(1061)立梁氏为后,以其弟梁乙埋任此职,总揽军国大事,许其世袭。

  • 辽阳行中书省

    即“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的简称(6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