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褂

马褂

满族服饰。原为清代满族男子上衣,后流行各地。因穿在长袍、长衫之外,袖襟俱短,便于骑乘,故名。满族之初即有。清初为营兵所服,康熙时社会上层着此服,后服者日增,渐成一般便服。为短褂,长仅及脐,平袖及肘,两侧开衩,领、袖缘花边,分宽边与窄边两种。其制,以黄马褂为贵,非皇帝特赐,不得穿着。有长袖、短袖、宽袖之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袖口均为平口。对襟马褂中间开襟;大襟马褂,右边开襟,四周有异色边缘,属便服;琵琶马褂,右襟短缺,与短襟袍相似,也叫“缺襟马褂”,不同时代,颜色、装饰、面料等均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一种翻毛皮马褂,即毛朝外马褂,始于乾隆,盛于嘉庆。皮毛贵重,属达官富人之爱物。

猜你喜欢

  • 稷桑之战

    春秋时期晋国与赤狄皋落氏之间的战争。春秋初,“狄之渠帅”皋落氏居于成周西北、晋都绛东南,即今山西垣曲县一带,与晋紧邻,威震晋都。晋献公在其宠妻骊姬的挑动下,于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将晋国军队分为上下

  • 环州蛮

    唐宋之际环州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曾发生“环州起义”,详见该条(1277页)。

  • 贷勃山

    古山名。一作貣勃山。所指无定论,旧说是大兴安岭南段之索岳尔济山,一说是其西北之厄尔伯山;今人或认为即犊了山(今称老头山);一说是大兴安岭上之特尔莫山。史载南室韦因居地下湿,夏季移此及欠(次)对山居住。

  • 湖茶

    茶名。又称副茶、茯茶、福茶、府茶、附茶、黑茶。因产于湖南及湖北,故名。叶粗而色黑,是一种原料较次之茶。陕甘两省茶商,常于产地采办后,运往陕西泾阳加工。以其色味浓厚,宜于制作奶茶,且价格便宜,深受西北地

  • 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

    宋时统领邕州羁縻州县峒的官府名。亦称帅府。由唐※邕州都督府改称。先驻桂州(今桂林),由知桂州兼任,后驻邕州(今南宁),由知邕州兼任。下设提举、寨官,分别监控诸土官,镇压诸土民。

  • 什拉乌素河

    河流名。蒙古语意为黄水。也称白渠水。位于内蒙古中部,发源于凉城县蛮汉山,流经呼和浩特,入土默特左旗,汇于大黑河。明清时期为蒙古土默特游牧之地。

  • 阿犲

    见“阿才”(1190页)。

  • 朵甘思宣慰司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名。又作朵甘宣慰司。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初,命星吉监藏为宣慰使。十八年(1385)正月,定秩正三品。景泰三年(1452),明廷从灌顶国师赞善王班

  • 青海喀尔喀部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喀尔喀人专称。首领为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多尔济阿喇布坦伊勒登之裔。初隶青海和硕特部。后以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别编旗分佐领。授公中札萨克一等台吉。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牧地在青海湖南

  • 嘎丁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尕旦寺,藏语称“孜苏莽嘎丁图登乃勒楞”,意为“孜苏莽之具喜佛教定胜洲”。在青海囊谦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奉宁玛派,原名“彭措热顶楞”,意为“圆满永固洲”。清顺治九年(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