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连良

马连良

1901—1966

京剧表演艺术家。字温如,号古历轩主。北京人。回族。清宣统元年(1909),入“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习老生。1917年出科拜名老生孙菊仙为师,并向贾洪林、刘景然诸名家学艺。与尚小云、朱琴心等名家联班,享誉京城。1930年组成扶风社,于京、津、沪等地演出。吸收余(叔岩)派艺术精华,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和改进,发展成独树一帜、风格卓异的“马派”艺术。为余叔岩以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与周信芳齐名,有“南麒北马”之誉。时称“四大须生”之一。不仅唱、念、做全面发展,武功根底亦深厚。嗓音清朗、唱腔委婉,酣畅中见俏丽,细腻中见洒脱,做工潇洒飘逸。重视角色之间的协调合作,并对生角传统技艺不断改进。对服装、化妆、盔头、髯口等,均有革新创造。解放后,1951年组建“马连良京剧团”,曾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1955年与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等组成北京京剧团,任团长。1963年赴港澳演出《赵氏狐儿》、《海瑞罢官》等新编历史剧,轰动一时。1964年参加演出京剧现代戏《杜鹃山》、《年年有余》。历任中国戏剧艺委会委员和福利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常委、北京剧协副主席、北京市回民协会理事、中国民盟盟员、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北京市京剧团长等职。代表剧目有《清官册》、《四进士》、《十老安刘》、《赵氏孤儿》、《赤壁之战》等等,所演《群英会》、《借东风》、《铡美案》等已拍成电影。著有《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猜你喜欢

  • 海合都

    见“乞合都”(123页)。

  • 布老

    ①布依语音译。又称“寨老”。布依族旧时村寨头人。流行于贵州部分地区。在自然村寨中,共同推举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担任。职责为:维护和行使乡规民约,调解民事纠纷,与邻寨共同商讨某些御外事件等。 ②参见“都

  • 耶律棠古

    辽末臣将。字蒲速宛。契丹族。皇族六院郎君葛剌之后。史载其性坦率,好辨善恶,人有不善,必尽言,不隐违,时号“强棠古”。道宗朝入仕,大康(1075—1084)中,补本班郎君。在朝屡数宰相得失,由是久不得升

  • 涅烈衮

    见“女里”(144页)。

  • 班律

    见“料令”(1944页)。

  • 哈密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哈密军政长官。乾隆二十九年(1764)置。驻哈密。下设协办大臣(一作办事大臣) 1员。衙署有章京1员、笔帖式1员、委笔帖式6员、通判(或同知) 1员、巡检1员,管理印房、粮饷诸事。隶乌鲁木齐都

  • 罗玛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东与功德林活佛所辖部落相连,南接达雄县,西邻托如部落。地处今那曲镇东南。原为“羌日六部”中雄索部落的一部分,后雄索分为南北两部落,该部为南方部落,故名“罗玛”。由罗玛让学

  • 朵甘卫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三年(1370)五月,左副将军邓愈自临洮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遣人招谕吐蕃诸首领,河州以西朵甘地区诸部归附。四年十月,设置朵甘卫指挥使司,管辖今甘、青、川广大藏区。按明初建置例,

  • 土吏目

    官名。吏目为明代知州、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的属官,秩正九品或从九品,或无品级。掌收发上下移文或司奸盗、察狱囚及官署事务。少数民族地区土司亦设此官,以当地头领为之,助主官处理土司事务。亦有降职土官授此

  • 孙万荣

    ?—697唐代契丹部落联盟军事首领。出自大贺氏族。为隋代契丹部落首领※孙敖曹曾孙(一说为孙)。初期附唐,武则天垂拱(685—688)初年,累授右玉钤卫将军、归诚州刺史,封永乐县公。万岁通天元年(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