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永昌

高永昌

?—1116

大渤海国创建者。渤海遗裔。先世为渤海国六右姓之一,渤海亡后,迁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仕辽,官至东京(今辽阳市)裨将(一作供奉官)。辽天祚帝于天庆五年(1115)募渤海士卒2000人屯白草谷,以其为裨将,防御女真人。乘女真阿骨打已称帝,辽不能支,遂萌建国称号之志。次年正月,邀东京城内10余青年,夜入留守府杀留守萧保先,逃出城。事发,辽户部使大公鼎、副留守高清臣滥杀无辜,人情怨愤,乘势率部下及渤海部众,入据东京城,自称大渤海皇帝(一作国号大元),建元隆基(一作应顺)。辽东50余州纷起响应。因颇有杀掠,奚人渡辽水西逃,渐失人心。与辽军30余战,皆不胜,退保东京城。为打破辽军围剿,闰正月使挞不野等向金太祖阿骨打求援。阿骨打以其僭大号,拒发兵,继以其表辞不逊,于四月命大将斡鲁统兵趋东京攻永昌。五月,金兵与辽军在沈州(今沈阳市)相遇,辽军大败,取沈州。闻讯,惧,遣使向阿骨打献金印、银牌,表示愿去名号,称藩。时有部下投金,谓此举乃缓师假降,斡鲁遂进围东京城。初战首山不利,率5000余骑逃奔长松岛,渤海人恩胜奴等执其妻子以城降。未几,为部下挞不野擒献斡鲁,被斩。起义失败,然为阿骨打尽取辽东州县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 布达扎布

    ?—171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硕垒汗第十子。初号额尔德尼台吉。随母察罕达喇哈屯驻克鲁伦河布色谔埒客。康熙二十七年(1688),与兄车布登、阿南达率属

  • 喇乌

    ①族名。哈尼族自称。康熙《新平县志》卷2“新化州风俗”、道光《新平县志》卷6“土司附种人”、雍正《景东府志》卷3、乾隆《开化府志》卷9等,均记有当地称为“喇乌”的生产生活情况。近代哈尼族中仍有一部分称

  • 扎贡巴·丹巴若杰

    1801—?扎贡巴三世活佛。藏族。甘南夏河人。5岁时被嘉木样谢巴确认为扎贡巴活佛。6岁从阿莽班哲达出家,取名衮却丹巴若杰。后在拉卜楞寺学经及五明之学。曾两赴西藏卫地,先后从达浦永增益西嘉措等30余位经

  • 释迦也失

    1354—1435藏传佛教格鲁派名僧,即著名之大慈法王。蔡贡塘人。※宗喀巴著名大弟子之一,是黄教与明朝建立关系的开创者。早年为宗喀巴之司膳堪布,常随侍左右,以善学好问,颇得佛教要义。永乐六年(1408

  • 南女古

    “女古”,契丹语,意“金”。是为契丹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南女古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

  • 仆杂

    彝语音译。意为※呷西奴隶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荞麦皮、嫩野草、蒿子叶等做成。民主改革前,生产的粮均被奴隶主占有,单身奴隶一无所有,连人身都是主子的,仅能以此充饥。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简称“乌思藏宣慰使”。“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纳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路。相当今西藏地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

  • 沙州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唐为沙州,又为敦煌郡。宋仍为沙州,景祐(1034—1038)初,并入西夏。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蒙古军破之,隶成吉思汗孙拔都。世祖至元十

  • 章噶

    参见“藏币”(2567页)。

  • 别勒格

    蒙古语音译,意为定礼、聘礼、彩礼。古代蒙古人订婚时,男家以一份彩礼献给新娘的父亲,作为订婚表记。如也速该·把阿秃儿为其长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订立婚约时,曾将1匹从马作为彩礼送与女方家长孛思忽儿弘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