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龙船节

龙船节

苗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盛行于贵州东南地区清水江畔各县。每年农历五月廿四日(有记载为二十日),邻近各县苗民聚集于江边划龙船以示庆祝。船身长23米,宽1米,由3根杉树干挖成槽形相接而成。装有龙头龙尾,龙头约2米多高,用柳木雕刻而成,上装一对长约1米的龙角。上涂金、银、红、绿、白等颜色,鳞片上嵌有镜片,熠熠闪光。龙嘴含一活珠,龙须两边挂着书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的对联。龙舟下水时,要举行敬祭仪式,由寨老主持,面对龙舟口诵祭祖和龙的起源等内容,并杀鸡祭祀,祈求山神佑护船只安全。祭后,锣鼓齐鸣,龙船下水。船上有鼓头、锣手、水手等30余人。鼓头(或称鼓师),身着白色大襟长衫,外套红色或黑色马褂,头戴宽边草帽。锣手由男孩扮成女装,头戴银饰。水手中有掌艄1人,炮手1人,划船者视船长短而定,多可达40余人。赛时有节奏地击鼓,指挥龙船前进。节日行期2至3天。参加人数多达数万人。届时,男女身着盛装,为船手欢呼、喝彩。赛后举行赛球、赛马、斗牛、斗鸟、跳芦笙舞及对歌等活动以及集市贸易。节日来源传说不一,多以恶龙害人被杀,天昏地暗或天干地旱,人们为了求得平安,以龙船戏于江水之中。最后抛青草入水,以示祭典完毕。

猜你喜欢

  • 木佬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又称穆佬、木老、姆佬或木老苗。为元明时期“木娄苗”后裔。分布于贵州省南部与广西相邻一带,尤以今罗城县最为集中。明王朝在其地区实行土流合治,推行封建统治,屯田戍兵,垦荒设堡,

  • 四郎汪结

    清代四川麻书土司。藏族。同治四年(1865),会同四川道员史政康进剿多年侵占各土司地界、围攻里塘、窥伺藏界的瞻对土司工布朗结,率兵先导,引清军、藏兵,节节进剿,分路环攻,克瞻对新、旧两寨,使各土司得以

  • 卜答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布达卫。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嘉靖间所设巴答卫均改作布达卫。

  • 多伦土默特

    见“多罗土蛮”(851页)。

  • 巴林摔跤手

    蒙古族民间有名故事。作者及创作时间均不详。当是蒙古族民间集体创作。故事叙述巴林旗有一位摔跤手,自幼喜爱摔跤,及长在旗敖包会上摔跤获头奖,力大无穷,远近闻名,被誉为“巴林摔跤手”。适逢乌珠穆沁王五十寿辰

  • 天宝之战

    唐王朝与南诏之间战争。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为了与吐蕃争夺洱海地区控制权,支持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皮逻阁统一六诏后,把势力逐渐扩展至滇池地区,与唐王朝发生矛盾。天宝七年(748)皮逻阁卒

  • 乌屯河所

    见“兀秃河千户所”(112页)。

  • 婼羌

    羌族部落名,亦国名。原居河西走廊弱水上游及其以西地区。西汉文帝(前180—前157在位)初,匈奴向河西扩张,迫使其大部西迁至阿尔金山以西,在阳关西“千八百里”建立国家,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余众西迁至

  • 岛夷志略

    书名。元汪大渊撰。二卷。至正(1341—1368)中,作者附贸易商船出海,历数十国,纪所闻见成此书。内容多亲历手记,对诸国山川险要,方域疆里、民情习尚和各类物产记述颇详。所记罗卫、罗斛、针路诸国,多为

  • 察哈尔省

    参见“察哈尔特别区”(24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