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北方和东北古族名。一作秽、;有说《诗经·大雅·韩奕》“其追其貊”之“”,即。是“貊”的单称(一说与貊是两个族称,周初至春秋初才混合为一族)。有人认为,“”,意为“水多之貌”,古音读“Sei”,在高句丽语中是“东方”的意思,因春秋时受戎狄逼迫向东迁徙,把东方看作追求光明的唯一出路,迁到清漳河时遂以“”为族称。在先秦文献中,“”出现多于“”。所在众说不一,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今山西东部清漳河流域至今河北沧州市一带,古有水与邑,应是其春秋时期的聚居地。战国时往东北迁徙,与周初迁来的同种错居杂处,大体散居在今松嫩平原、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以及朝鲜半岛江原道地区。《后汉书》等《夫余传》记载的“地”或“貊之地”,指今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中心的松嫩平原地区;《传》中的,分布在今朝鲜半岛东部元山至江陵的江原道一带;《新唐书·渤海传》中的“貊故地”,主要指今兴凯湖以南至图们江流域地。早期以渔猎为生,后逐渐有了农业生产。迁居东北地区后,特别是居松嫩平原地区者,以农牧业为主;居其他地区者,渔猎生产仍占重要地位。汉魏史书有传的人,后人又称之为“东”,虽尚有渔猎生产,但自汉元朔元年(前128)其首领南闾率众至辽东郡内属后,社会有迅速发展,已知种麻,养蚕桑,作绵衣;产名弓“檀弓”,出“果下马”;山川各部有界,不得任意跨越;官有侯、邑君、三老;有法禁,“杀人者偿死”,侵犯他人邑落者辄“责生口牛马”;其俗同姓不婚,有病死者弃旧宅造新居,常在十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战国末及其后出现的夫余、高句骊、沃沮等族,是其后裔。汉魏以后,除少数融合入汉族外,大多加入高句骊族。

猜你喜欢

  • 清史列传

    书名。清人物传记。80卷。分宗室王公、大臣、忠义、儒林、文苑、循吏、贰臣和逆臣8门,正传1979人,包括附传约2800人。是书不著编纂人,亦无序跋,不详其稿本来源,有人认为:(一)出于原国史馆编纂的《

  • 文书入递规定

    元代急递铺递送公文的规定。初无定制,中统三年(1262)规定:唯省发下的文书及总管府、总管军官直接申报省里的文书方可发急递铺,其余文书不得经申急递铺入递。后来急递公文逐渐增多,范围日益扩大,为了控制入

  • 马儒

    ?—497或499北魏时高昌王。太和十五年(491,一说五年,481,恐误),高车王阿伏至罗立※张孟明为高昌王,未几为国人所杀,众立之为王。以巩顾礼、麹嘉为左右长史。二十一年(497),遣司马王体玄至

  • 韦朝威

    明代壮族农民起义首领。广西古田县凤凰村人。壮族。弘治(1488—1505)间,因不堪忍受地方官吏与土豪的欺压和搜刮,在凤凰山区号召壮族农民进行武装反抗,率众攻占古田县城,县令弃城出逃。后县令遣典史入县

  • 韦以德

    1833—185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属客家人)。清咸丰元年(1851),随叔父※韦昌辉参加金田起义。由于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咸丰三年(1853)受封国宗提督军务。

  • 优叶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民间情歌曲调名。可个别吟唱,也可男女对唱。主要用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也可在亲人重逢、叙事、打官司、婚嫁、调解纠纷等场合吟唱。曲调柔和、缠绵、细腻。

  • 木兴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六年(1408)三月,暖暖河等处女真野人首领普速等12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兀鲁罕河等8卫同时设立,辖今黑龙江省蚂蚁河流域。《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也称作穆霞河卫。

  • 敦多布喇什

    见“敦罗布喇什”(2270页)。

  • 白族创世纪

    白族创世史诗。亦名《白族开天辟地》、《白族人的来历》。世代相传,一般以“打歌”这种文艺形式来演唱。内容主要有“洪荒时代”、“天地的起源”、“人类的起源”3部分,其中也反映了白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勇敢精神和

  • 贪汗可汗

    隋时突厥汗族。阿史那氏。为地区小可汗。隋开皇三年(583),与阿波可汗同随沙钵略可汗拒战隋军,兵败。素睦于阿波,为沙钵略所忌,发兵击之,败后亡奔达头可汗玷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