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畏吾
见“撒里畏吾”(2494页)。
见“撒里畏吾”(2494页)。
?—1674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乌梁海氏。喀喇沁宰桑之后裔。崇德二年(1637),率众归清,授牛录章京世职。管喀喇沁牛录事,兼任甲喇章京。三年,随军征明,至北京。六年(1641),从征明,围锦州,
元朝地方官署名。自太祖十五年(1220)建都和林,为太祖、太宗、定宗、宪宗、世祖前期五朝之都城。至元九年(1272),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定都大都后,和林成为元朝治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同年五月,立和
朝代名。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皇室为鲜卑拓跋氏(元氏)。北魏末年,权臣大丞相高欢擅政。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为高欢所迫,西逃关中(今陕西中南部)依宇文泰。次年,泰杀之,立※元宝炬为帝(文皇帝)
见“鹿哨”(2104页)。
又称飞山峒蛮。飞山峒僚、溆州蛮、武冈僚。因其地有飞山而得名。有谓因居民蹿山如飞故名。秦称※黔中蛮,汉称※武陵蛮。分布在溆州、邵州、武冈(在今湖南黔阳、怀化、城步一带)等地。唐末乾宁二年(895),与※
?—176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彻埒克长子。雍正十年(1732),随父击准噶尔,被俘,后脱归,袭辅国公,以驻张家口外之察哈尔蒙古,赐其70人丁辖之。
?—约1751清朝将领。直隶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人。回族。其先出自新疆回部。乾隆二年(1737)中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后历任福建兴化(蒲田)副将,及河南南阳、福建海坛、漳州诸镇总兵。十三年(
明代文学家、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嘉靖(1522—1566)年间人。少以文章知名,曾官应天府(今南京)尹。58岁告老还乡,在镇淮楼西南筑“窥园”度晚年,凡21年闭门著书,纂注《尔雅》。工诗
西域古湖名。《说文解字》曰:泑泽,在昆仑下。即“蒲昌海”(2319页)。
即“涿涂山”(2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