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侍陛
字赞宸。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巡抚唐绥祖之孙。荫生。历任宿虹、铜沛、襄河、外河同知,河南南汝光,山东运河道。一生政绩以治河为著。乾隆中,先后参与治理黄、淮、运河,推行放淤平险之法,开兰阳引河、仪封十六堡引河,修治铜瓦险工。引沁助卫以济运道。后以病归乡。
字赞宸。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巡抚唐绥祖之孙。荫生。历任宿虹、铜沛、襄河、外河同知,河南南汝光,山东运河道。一生政绩以治河为著。乾隆中,先后参与治理黄、淮、运河,推行放淤平险之法,开兰阳引河、仪封十六堡引河,修治铜瓦险工。引沁助卫以济运道。后以病归乡。
【生卒】:?-835初为徐州监军。以拥立穆宗功,知枢密院事。文宗时,拜骠骑大将军、充右军中尉。荐引郑注、李训,皆得高位,并陷害谋去宦官的宰相宋申锡。后被酖杀。(,参见《新唐书》)【介绍】:唐宦官。与内
当涂(今属安徽)举人妻。被乱兵所掠,不屈死。
【介绍】: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人,字梯霞。少与兄陆圻、陆培为复社名士,称“陆氏三龙门”。与陈子龙友善,以经济、文章自任。明亡,隐于河渚,以佃渔为食。授徒从游者如市。有《白凤楼集》。年八十三卒。
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颇涉经籍,允撰著以其为助手。常接膝对筵,谈论时政。后历中书博士,颍川、新蔡、陈留太守。为政宽猛相济,待友慷慨。宣武帝正始元年,模年七十余,犹隐年为官,不复归乡。(参见《北史》
【介绍】:明广东番禺人。少力学穷经,驰声郡校,洪武中贡入南国子监,益有文誉。永乐初授镇江府推官,断狱平允,时称贤吏。
平定(今属山西)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礼科给事中。正德五年(1510)奉命核实延绥战功,刘瑾嘱咐他关照瑾的私人,他想听从瑾的嘱托,则违犯国典,不听从则得祸,遂自尽死。【生卒】:?—1510
龟子。善作文。乾符时为崔瑾等人从事。后历任蓝田尉、右补阙、右司员外郎诸职。(,参见《新唐书》)【介绍】:唐人。王龟子。力学,善属文,以季父为相,避嫌不贡进士。终右司员外郎。
【介绍】:北魏赵郡人,字宁夏。李灵孙。初为羽林中郎,累迁武卫将军。膂力过人,以战功封栾城子。官至中山太守。
【介绍】:亦作苍颉。传说中远古时人。黄帝之史官。始作汉字。一说,为伏羲以前或炎帝之世或神农、黄帝之间人。或以为即史皇。当为古代整理文字之代表人物。
【生卒】:418—474字伯猷,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广州增城令。累迁至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宋明帝时,豫州刺史殷琰反,率兵征讨,围城近一年,及城克,令三军秋毫无犯,百姓生为立碑。后历豫州刺史、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