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康有为

康有为

【生卒】:1858—1927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生卒】:1858——1927

字广厦,号更生。原名康祖诒。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工部主事。博通经史,提倡尊孔保教,以孔子纪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集各省应试士子上书,请拒和、迁都,变法。再上疏请议新制、行新政;面陈变法图强之策。创立保国会于京城。得光绪帝赏识,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参与新政。屡进新政条议,多得议行。“戊戌政变”起,逃亡日本,转南洋,游历欧美诸国,主张尊皇保国,设会办报,集资图再举。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归国,力主虚君共和制度。“丁巳复辟”,充弼德院副院长。复辟失败,逃上海。1924年,通电反对移清室出故宫,修改优待条件。三年后卒于青岛。著述甚多,有名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大同书》、《物质救国论》、《电通》、《康子内外篇》、《长兴学舍》、《万木草堂》、《天游庐讲学记》等。


【生卒】:1858—1927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生卒】:1858——1927

字广厦,号更生。原名康祖诒。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工部主事。博通经史,提倡尊孔保教,以孔子纪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集各省应试士子上书,请拒和、迁都,变法。再上疏请议新制、行新政;面陈变法图强之策。创立保国会于京城。得光绪帝赏识,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参与新政。屡进新政条议,多得议行。“戊戌政变”起,逃亡日本,转南洋,游历欧美诸国,主张尊皇保国,设会办报,集资图再举。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归国,力主虚君共和制度。“丁巳复辟”,充弼德院副院长。复辟失败,逃上海。1924年,通电反对移清室出故宫,修改优待条件。三年后卒于青岛。著述甚多,有名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大同书》、《物质救国论》、《电通》、《康子内外篇》、《长兴学舍》、《万木草堂》、《天游庐讲学记》等。


【生卒】:1858—1927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猜你喜欢

  • 弭礼

    【介绍】:元襄阳房山人。成宗时为开州尹,爱恤百姓,约束吏卒。仁宗延祐间,佥徽政院事,捐资建学,人文蔚起。

  • 刘隗

    【生卒】:273—333【介绍】:东晋彭城人,字大连。起家秘书郎。南渡后,为丞相司直。不畏强御,多所奏弹。元帝太兴初,迁丹阳尹。与刁协并为元帝所重。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镇泗口。为王

  • 胡秀林

    【介绍】:五代时人。妙精历法,多所纠正。唐昭宗景福中,为司天少监。会《宣明历》有差,遂与边冈、王稚同改新法上之,赐名《景福崇元历》。光化中,迁司天监。宦官刘季述废昭宗,欲杀秀林以立威,秀林正言斥之,季

  • 管仲

    【生卒】:?—前645即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颍上(今属安徽)人。初事齐公子纠,后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相,进行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以士乡的乡里

  • 袁甫

    【介绍】:东晋淮南人,字公胄。好学,以辞辩称。除松滋令,累迁淮南国大农、郎中令。年八十余卒于家。

  • 薛善

    字仲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仕东魏为本州别驾。西魏李弼攻州城,与宗室、门生数十人夺城门引弼军,西魏即任为汾阴令。后为司农少卿,监管屯田。为冶监,善抚慰工匠。所督造军器,皆精良。迁黄门侍郎。北

  • 龟兹王绛宾

    其辖地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杅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相接(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宣帝时,解忧公主之女至长安学鼓琴,返时过龟兹,他留不遣,娶以为妻。元康元年(前65),他与公主女一同入朝,学汉制度

  • 张瑶

    【生卒】:?—1632【介绍】:明山东蓬莱人,字天游。天启五年进士。授开封府推官,绝请托,抑豪强,吏民畏服。崇祯四年因故谪河州判官,未赴归乡。次年,叛将李九成陷登州,率家众拒战被杀。

  • 赵尚宽

    【介绍】:宋河南人,字济之。赵安仁子。仁宗时历知平阳县、忠州,有治绩。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发故渠溉田万余顷,以勤于农政为包拯等荐,进秩赐金。在唐州五年,民绘像以祠,王安石、苏轼皆作诗赞誉之。徙同、

  • 崔季舒

    【生卒】:?-573字叔正,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年十七为州主簿。高欢用为大行台都官郎中。受高澄宠信,以其为中书侍郎监督魏孝静帝,帝称其“奶母”。参预澄机密,权倾一时。澄卒,未急随高洋赴晋阳,徙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