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人物>邹元标

邹元标

【生卒】:1551—1624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生卒】:1551——1624

字子瞻,吉水(今属江西)人。九岁通《五经》。弱冠从泰和胡直游,即有志为学。万历五年(1577)进士。观政刑部。后历任吏科给事中、刑部右侍郎。曾抗疏切谏张居正父丧夺情。被贬戍都匀卫。后上时政六事,又被贬官。天启初,首进和衷之说。初立朝,以方严见惮,晚节务为和易。或议他比不上初仕时。元标笑曰:“大臣与言官异。风裁踔绝,言官事也。大臣非大利害,即当护持国体,可如少年悻动邪?”不为危言激论,与物无猜。后魏忠贤擅政,因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被严谴,力求去,且上《老臣去国情深疏》。卒于家。崇祯初,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


【生卒】:1551—1624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生卒】:1551——1624

字子瞻,吉水(今属江西)人。九岁通《五经》。弱冠从泰和胡直游,即有志为学。万历五年(1577)进士。观政刑部。后历任吏科给事中、刑部右侍郎。曾抗疏切谏张居正父丧夺情。被贬戍都匀卫。后上时政六事,又被贬官。天启初,首进和衷之说。初立朝,以方严见惮,晚节务为和易。或议他比不上初仕时。元标笑曰:“大臣与言官异。风裁踔绝,言官事也。大臣非大利害,即当护持国体,可如少年悻动邪?”不为危言激论,与物无猜。后魏忠贤擅政,因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被严谴,力求去,且上《老臣去国情深疏》。卒于家。崇祯初,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


【生卒】:1551—1624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猜你喜欢

  • 郤宛

    【生卒】:?—前515【介绍】:一作郄宛,别姓伯。春秋时楚国人,字子恶。伯州犁之子,伯嚭之父。楚昭王时任左尹。直道事君,和接同僚。为费无极谗于令尹子常,被杀。

  • 朱凤台

    【生卒】:1617—?【介绍】:清江南靖江人,字慎人,号骥渚。顺治四年进士,官兵部主事。有《退思堂集》。

  • 张彝宪

    【生卒】:?—1636【介绍】:明人。崇祯时为司礼太监。四年,命钩校户、工二部出入,称户工总理。按行两部,踞尚书公座。凡边镇请军器,故勒不发。主事忤之者辄罢斥。九年受命守备南京。

  • 仝兟

    【生卒】:?—1426【介绍】:明河南汜水人。永乐三年举人。汜水在战乱之后,人不知学,兟独为举子业,开当地风气之先。由部郎历官交阯布政使,在官十三年,待百姓有恩。宣德初卒于任。

  • 施鲁

    【介绍】:明浙江仁和人,字某志。正德间以举人官荆王府长史,守正不阿。后为刘瑾所恶罢官。瑾诛,诏起用,力辞不赴。竟以寒饿卒。

  • 袁逢

    【介绍】:东汉汝南汝阳人,字周阳。嗣安国亭侯。为人宽厚笃信,著称于时。灵帝时为司空,卒于执金吾。谥宣文。

  • 李构

    字祖基,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人。解褐开府参军,以行为方正受人称誉。仕北齐历谯州刺史、太府卿。(,参见《北史》)

  • 胡诞世

    【生卒】:?—447【介绍】:南朝宋豫章南昌人。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与弟茂世率众二百余人攻郡县,杀令、守,奉戴已废为庶人之彭城王刘义康,为交州刺史檀和之讨平,被杀。

  • 佟图赖

    【生卒】:?—1658【介绍】:清汉军镶黄旗人,初名盛年。佟养正子。顺治孝康章皇后父。太宗时从攻大凌河、锦州,授汉军正蓝旗都统。入关后转战山东、山西、河南、江南、湖南,进至全州。还京,授礼部侍郎,加太

  • 湛温

    【介绍】:五代时光州人。仕闽。王延翰时为御史大夫、国子祭酒。王审知养子延禀与延翰有隙,遣使来探虚实。延翰命温往饯,且鸩之。温惧争斗,道经高安山西岭,饮鸩自毙。国人哀之,名其岭为祭酒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