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
【生卒】:?—前370
名击,文侯子。前386年即位。元年,赵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返。七年,伐齐至桑丘。九年,狄人败魏于浍。使吴起伐齐,至灵丘。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十六年,伐楚,取鲁阳。
【生卒】:?—前370
【介绍】:
名击。战国时魏国国君。文侯子。与韩、赵三分晋地。在位十六年。
【生卒】:?—前370
【介绍】:
名击。战国时魏国国君。文侯子。与韩、赵三分晋地。在位十六年。
【生卒】:?—前370
名击,文侯子。前386年即位。元年,赵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返。七年,伐齐至桑丘。九年,狄人败魏于浍。使吴起伐齐,至灵丘。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十六年,伐楚,取鲁阳。
【生卒】:?—前370
【介绍】:
名击。战国时魏国国君。文侯子。与韩、赵三分晋地。在位十六年。
【生卒】:?—前370
【介绍】:
名击。战国时魏国国君。文侯子。与韩、赵三分晋地。在位十六年。
【生卒】:1597—1667以后【介绍】: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久居杭州。明亡,避居剡溪山,悲愤之情悉注于文字之中,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今存
元末红巾军领袖彭大子。大死,所部由他率领。后依附毛贵。不久杀毛贵,贵部将续继祖又杀死他。
【介绍】:清江苏吴县人,字懋之,号槐庐。以贩书为业。光绪间侨居松江,筑“槐庐”以藏书。编有《槐庐丛书》、《孙溪朱氏经学丛书》。撰有《行素草堂目睹书录》、《国朝未刊遗书志略》。
文泰孙,智湛子。封交河郡王,武后时官至镇军大将军。(,参见《新唐书》221上/6223)
【介绍】:明人。洪武初知建宁府,政尚简易,尤留意学校。
【介绍】:清初江苏苏州吴县人,字元仪。博学多才,嗜于医学。曾拜名医李中梓及喻昌门下,康熙间以医知名。有《印机草》(又名《马氏医案》)、《马师津粱》、《病机汇论》。
【生卒】:?—1645【介绍】:明常州府丹阳人,字嵩年。崇祯举人。为松江教谕。清兵破松江,自杀。
【生卒】:1609—1681【介绍】:清蒙古正蓝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入关后参与攻下陕西、江南等战役,擢正蓝旗蒙古都统。康熙间讨平凉叛将王辅臣,迫使投降。封二等男。卒谥恪僖。
字景度,司马模子。模遇害,占据秦州,自号大司马,陇右氐、羌等归附。愍帝司马邺即位,授丞相,都督陕西诸军事。后被部将张春挟持到桑城,病死,谥元。【生卒】:294—320【介绍】:西晋河内温人,字景度。司
南朝宋清河(今属河北)人。为冀州刺史崔道固部将,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道固遣其率军响应安都。后兵败为宋官军所擒。宁死不降,为宋明帝所杀。(,参《南史》,《魏书》,《北史》)【生卒】:?—466【介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