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伍子胥变文

伍子胥变文

变文。作者佚名。敦煌遗书存四种唐人写本:S328、6331,P2794、3213。各卷首尾俱残。S328卷背题有“列国传”三字。《敦煌变文集》据内容拟题“伍子胥变文”。伍子胥复仇灭楚,死于忠谏的故事,先秦诸子如《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多有引述,《左传》《国语》《吕氏春秋》亦有简要记载,至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写得更为详细。敦煌本《伍子胥变文》就是在史书典籍和传说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而写成。现经整理除去残损部分尚有一万五千多字,故事情节基本完整:首述楚平王荒淫无道,强夺儿妇为妃,子胥之父伍奢苦谏,楚王不听,反杀奢及其子尚,伍子胥逃奔吴国,起兵报父兄之仇;其后,吴王夫差听信谗言,子胥被害,越王兴兵伐吴,子胥托梦昭示,……可惜以下残佚。变文作者充分利用讲唱文学的特点,生动地铺叙打纱女和渔人帮助子胥逃亡的细节,并通过打纱女“抱石投河”和渔人“覆船而死”的诀绝行动,表现出他们不贪富贵、不畏强暴、不避生死、不怕株连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同时把人民的同情和伍子胥悲苦艰难、壮怀激烈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因而更具典型意义。作者还增添子胥见姐、二甥追舅及夫妻不认等内容,将患难中的英雄烘托得更为凄楚悲怆,更能产生悲剧效果。整理本见《敦煌变文汇录》(上海出版公司一九五四年版)、《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猜你喜欢

  • 全唐诗录补遗

    清俞思谦编。思谦,字秉渊,号潜山,海宁(今属浙江)人,约生活于清乾隆年间。《全唐诗录补遗》,一卷。收录唐人74家诗150余首。清徐倬编成《全唐诗录》一百卷,尚有遗珠之憾,俞氏复加补掇甄录,以成此编。书

  • 四荒八极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白居易《新乐府·八骏图》:“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穆王独乘何所之,四荒八极蹋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 荀勖

    荀勖字公曾,晋人,武帝时领秘书监,曾撰次校定汲郡冢中竹书,善音律,时人以为多才。事见《晋书·荀勖传》。卢纶《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汲书荀勖定,汉史蔡邕专。”

  • 伊咎

    即伊皋。皋陶又写作“咎繇”。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捍御盛方虎,谟明富伊咎。”

  • 陆亘

    【生卒】:764—834【介绍】:字景山,吴郡嘉兴(今属浙江)人。元和三年(808),登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补万年丞,迁太常博士。后自虞部员外郎出为邓州刺史。入为户部郎中、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复出刺邓

  • 李颀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久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十载(751)前曾为新乡尉。该年撰有《赵公墓志铭》。殷璠为之叹惋:“惜其伟才,只到黄绶。”(《

  • 至七里滩作

    【介绍】:李嘉祐作。七里滩,一名七里濑,在浙江桐庐严陵山之西。李嘉祐贬鄱阳宰四年,或曾到过七里滩。诗中“于越”,当为“干越”,即饶州余干县干越亭。余干与鄱阳同属饶州。此诗言秋日黄昏,到此水驶如箭,壁立

  • 窦希玠

    【介绍】:唐代诗人。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生卒年不详。高祖时内史令窦威之后。少袭爵,为莘公。中宗时为礼部尚书。玄宗开元初,为太子少傅、开府仪同三司。世为外戚。《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旧唐书

  • 广陵

    见“广陵散”。

  •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介绍】:李商隐作。《乐府诗集》题作《杨柳枝二首》。两首皆为伤离之作。第一首写因为别离而愁苦到极点的情绪,第三句“人世死前唯有别”,将别离的痛苦写得惊心动魄,淋漓尽致,因此不惜尽折柳枝以殉别。第二首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