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全唐诗

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奉旨编纂,故又称《御定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清圣祖命江宁织造曹寅在扬州开局修纂,至次年十月书成奏上。预修者为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全书九百卷,共收诗49403首,句1555则,作者2576人(据日本平冈武夫统计,作者不包括仙神鬼怪类)。编次首为帝王后妃,次为郊庙歌诗与乐府,再次为历朝诗人,略以世次为序,其后又分列名媛僧道、仙神鬼怪、谐谑谣谚等。诗人名下皆列小传,录诗多经校雠,录出异文,互见诗亦有所注明,但各诗大多无出处。据今人研究,此书材料来源,主要有二:一为明末胡震亨辑《唐音统签》,一为清初季振宜辑《唐诗》。编校诸臣据此二书加工编纂,大体以季书为底本,曾援据善本唐集参校,并据胡书补录遗诗。晚唐五代部分及名媛以下诸类诗,取胡书独多。同时,删去二书中误收之六朝人诗,删去胡书中章咒偈颂二十八卷,又据新见的《唐百家诗选》、《古今岁时杂咏》、《分门纂类唐歌诗》等补录遗诗,划一各集体例,如校记全部改作“一作某”,不说明依据。本书将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网罗宏富,规模大备,足以体现唐一代诗歌繁荣盛况,故成书以后,广受学界欢迎,对清中叶以后的唐诗研究影响巨大。但因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亦较多。举其大端有:一、缺收较多。当时已用之书,仍有漏收之作。后出文献所存唐诗而为其未收者,可达八千首。二、误收严重。误收六朝及宋元明人诗,约近千首。三、互见诗未加甄别。全书因体例或失审而互收重出之诗,多达六千首。四、不注出处,难以征信。五、校勘粗疏,录文讹夺误脱较多。六、编次失当。既以人列目,又颇以诗体或内容编录。七、小传简陋,不唯材料单薄,且多传讹误植,甚或二人合为一人,一人误列二名。凡此之类,读者尤应审慎。书成次年,即在扬州刻成,凡120册,分十函。后有江宁重刻本、广州巾箱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本,并为三十二卷。通行本有中华书局1960年校排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扬州诗局本。补遗之著,有日本市河世宁《全唐诗逸》和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辑《全唐诗外编》,后者由陈尚君校订后,增入其所辑《全唐诗续拾》,易名为《全唐诗补编》,均由中华书局出版。

总集。一名《御定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纂。九百卷。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玄烨因前人所编唐诗总集“多脱漏,未成一代巨观”(《序》),下诏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位江浙两省在籍翰林参校,曹寅负责刊刻事宜。编者以明胡震亨编《唐音统签》、清季振宜编《唐诗》为基础,用内府所有唐人诗集参校;又采集残碑断碣、稗史杂书,网罗唐五代的诗歌,包括已结集者和散佚者,历时一年零七个月编成。全书共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其编次,不用《唐音统签》分初、盛、中、晚的分法,而大体依《唐诗》的体例,首列帝王后妃,其次为乐府、乐章,再次为历朝其他男性作者,按时代先后排列,每位作者下均附小传,诗中注明校文,时代无考和佚名置于其他作者之后,然后是联句、句、名媛、僧道、仙鬼、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等和补遗,最后是词。收罗唐五代诗作者和作品之全面、系统、广泛和众多,达到当时最高水平,不但能够反映唐五代诗的全貌,而且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有很大参考价值。编者在吸取《唐音统签》和《唐诗》编辑经验的同时,又对其某些不当之处有所修正,如删去《唐音统签》篇末所收咒、偈颂共二十八卷,刊正《唐诗》误收元朝人诗,使全书质量有所提高。由于编辑时间仓促,人力有限,不可避免有讹舛疏漏之处,如误收漏收、作家作品重出、小传小注错误、编次不尽恰当等,但成就、贡献自可辉光千古。此书最早由曹寅主持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初刻于扬州,为扬州诗局本,共一百二十册。其后有江宁重刻本和广州巾箱本。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据原刻石印,归并为三十二卷。一九六〇年,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局刻本校点刊行,后附《知不足斋丛书》收录的《全唐诗逸》,对全书的某些明显错误有所改正,书后附作者索引,是较为完备的刊本。一九八六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扬州诗局本影印刊行。《全唐诗》刊行后,补辑、研究著作颇多。乾隆年间,日本上毛河世宁即有《全唐诗逸》问世。今有王重民《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合为《全唐诗补编》。

猜你喜欢

  •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介绍】:张说作于被贬岳州(今湖南岳阳)时。梁六,即梁知微。洞庭山,即君山。诗写游洞庭而神思飘渺,睹君山而想落天外,当此时的诗人触动起湘君与湘夫人的情事,缠绵之感顿生,可“闻道神仙不可接”的现实情境,

  • 鲁妇髽

    见“鲁人髽”。

  • 荆树

    见“荆枝”。

  • 周昙

    【介绍】:唐末曾为国子直讲。擅咏史诗,分咏过唐虞至隋历朝历史人物。著有《咏史诗》8卷,《全唐诗》编为2卷。

  • 固必

    固执不肯变通。语出《论语·子罕》:“毋必,毋固。”杜甫《寄题江外草堂》:“事迹无固必,幽贞愧双全。”

  • 张敬忠

    【介绍】:唐代诗人。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中宗时任监察御史。神龙三年(707),入朔方军总管张仁愿幕府,分判军事。约睿宗时,为司勋郎中、吏部郎中,迁兵部侍郎。玄宗开元七年(719),拜平

  • 丁元和

    【介绍】:自号“淘沙子”,五代时后蜀诗人。《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 叱羊

    相传皇初平牧羊遇仙,为仙人携入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回家。其兄皇初起寻得之,问羊所在,初平指山上白石,曰:“叱!叱!羊起!”白石皆起,变为羊。见《艺文类聚》卷九四引《神仙传》。白居易《南阳小将张彦硖

  • 雨蓑烟笠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穿着,故用以咏渔夫生活。翁洮《渔者》:“一叶飘然任浪吹,雨蓑烟笠肯忘机。”

  •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介绍】:李商隐作。诗题说明了作诗的缘由。韩偓,小字冬郎。畏之员外,即韩偓父瞻。作者用两首七绝盛赞韩偓少年才俊,诗思敏捷,诗风清新老成,超越父辈。首章中,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由“雏凤”的典故翻出“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