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佚名编。不分卷,6册。共收唐243家诗,其中初唐54家、盛唐77家、中唐55家、晚唐57家,按初、盛、中、晚编次,各期内又按作家先后排列。有诗人小传,偶有评语、校正,无序跋,无笺注。有抄本,现藏北京
【介绍】:杜甫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西阁时作。诗写阁夜所见所闻景象,悲壮动人。首联起势警拔,颔联尤为壮阔,使人惊心动魄。由鼓角悲壮而联想到野哭战伐,渔樵夷歌,由阴阳代谢而感世变无常
【介绍】:疑为江油(今属四川)人。昭宗天复初年至成都郫县,自云年九百岁。后留诗骑鹤而去。《全唐诗》收其诗2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1首。
形容江河水势奔腾而下。语出韩愈《贞女峡》:“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后来也用以形容时态发展迅速或称美文章气势奔放。
【介绍】:见隐微。
(—pǐ)即太宰嚭。本名伯嚭,春秋楚人。楚诛伯嚭祖伯州犁,嚭奔吴,为大夫,后为太宰,故称。崔道融《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犹莺出谷。谓仕途升迁。张九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
改朝换代;迁都。典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韦庄《湘中作》:“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指晋代陶潜所常戴的葛巾。陶潜有时用它漉酒,然后再戴在头上。后或以“陶巾”为咏文士闲居放诞之典。王绩《尝春酒》:“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
【介绍】: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颈联。凫,野鸭。二句写官阁周围春景。“寂寂”,写境地之幽;“悠悠”,状物性之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