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王衍。
北魏肃宗时为防窃冒军功,由行台发券,当中一行大书行台、统军位号,立功人姓名,所立军功。然后沿此行裂而为二支,又各书年号日月、破阵处所等,并盖印记为验。一支给立功者,一支送京存档,以便日后对举合勘。此即
传说尧帝生活俭仆,居茅屋,土阶三尺。后因以“尧阶”咏帝王生活俭仆。褚载《长城》:“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
即近体诗。自唐以后,诗歌在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诸方面的格律上都形成的一定的规则,且成为诗歌创作的主要样式,因称格律诗。因其区别于古体诗,故又称近体诗、今体诗。
戴明暄、张清华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后重印多次。本书为有别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唐诗一百首》,对选篇作了认真选择。因是青少年读物,故注释、说明均简明通俗,要言不烦,并注意突出艺术上的分
【介绍】:见慧稜。
【介绍】: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收其《题沙鹿门》诗1首。
【介绍】:崔道融作。反映农夫种田之艰辛。农夫借雨水充足,半夜即开始耕种,天尚未亮,人牛力量俱已用尽。诗质朴自然,言简意足,真实流露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王粲十七岁被司徒征辟,诏拜黄门侍郎,但因当时长安战乱不断,便不就职,而前往荆州依附刘表。并作《七哀诗》以抒写时值战乱,背井离乡的哀愁,诗中有“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荆蛮非
秦末楚汉相争时齐蒯通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比拟群雄争夺天下。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沿用成典。魏徵《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