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峤杂咏

李峤杂咏

诗集。唐李峤撰。李集原有五十卷,至宋殆佚。自唐以降,流传世间的是其杂咏诗。《新唐书·艺文志》于五十卷外,别出《杂咏诗》十二卷,《崇文总目》同。《宋史·艺文志》除《李峤诗》十卷外,又有《李峤新咏》一卷(按“新”字疑“杂”字之误)。《郡斋读书志》卷一七著录《李峤集》一卷,并云:“集本六十卷,未见。今所录一百二十咏而已。或题曰‘单题诗’。有张方注。今其诗犹存,唯张注不传。”所谓“单题诗”,即就诗的标题特点而言;所谓“杂咏”,乃就诗的内容而言。由此可知,唐至两宋所流传的即是“单题诗”一百二十首而已。或曰“十二卷”,因内分十二部,每部十咏(首)为一卷,共为十二卷。这是就分类言。或曰“一百二十咏”,这是就诗的总数言。《唐才子传》卷二小传称峤有“《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含混不清,易给人以两种书的错觉。此集前有天宝六载(747年)登仕郎守信安郡博士张庭芳序,上卷为乾象、坤仪、芳草、嘉树、灵禽、祥兽六部各十首;下卷为居处、文物、武器、音乐、玉帛六部各十首。卷末附日本宽政十一年(1780)天瀑山人《跋》、《识》二则。晁氏所谓张方注,当为张庭芳注之误。庭芳注本,今尚存残卷(见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李峤杂咏注》)。有清嘉庆间日本天瀑山人辑刊的《佚存丛书》本(第一帙),最系古誊。又有据《艺海珠尘》本排印的《丛书集成初编》本《杂咏百二十首》。此本与《佚存丛书》本除诗的分类和子目相同外,所异者有五:1.卷前无序跋(排印本将《佚存》本的序跋移于卷末);2.无目录;3.诗前有作者小传;4.有校注,共校出字句一百六十处,可校正、补订《全唐诗》李峤诗中的诸多缺失;5.每首诗用双圈标出韵脚。后三项正是此本之特点。参“李峤集”、“李峤诗集”。

猜你喜欢

  •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介绍】:杜甫《遣怀(愁眼看霜露)》诗句。二句写边塞日暮凄清荒寂景象:因水净故城楼倒影清晰;因日落而山间光线昏暗。

  • 日月光先见,江山势尽来

    【介绍】:张祜《题润州甘露寺》诗句。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三国吴始建,唐李德裕加以增辟。诗句描绘甘露寺地势之高峻,上句写在此能先见到日月之光,是极言其高;下句写登临远眺,江山之势可尽收眼底,

  • 韦浣花

    【介绍】:见韦庄。

  • 鸱夷没

    春秋时,伍子胥助吴王夫差灭楚,后吴王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死,盛在鸱夷形的革囊中沉于江中。见《史记·伍子胥列传》。后因以“鸱夷没”谓君主残害忠良。骆宾王《夕次旧吴》:“行叹鸱夷没,遽惜湛卢飞。”

  • 同题仙游观

    【介绍】:韩翃作。一本“题”上无“同”字。仙游观,即仙游寺,又名仙游宫,在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南仙游山。或引《旧唐书·潘师正传》,谓在河南登封嵩山脚下,不确,与诗中“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不

  •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介绍】: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末二句。是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人情世态。诗人年轻时抱负很大,参与永贞革新以图改革弊政,但革新失败,被放逐二纪,切身的痛苦遭遇使他感到世路的艰险与人心的可畏,也表现了

  • 管鲍

    管仲和鲍叔牙的并称。二人皆为春秋时齐国大臣,且为少时至交,相知极深。后常以喻至交好友。杜甫《贫交行》:“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杨臣源《题赵孟庄》:“管鲍化为尘,交友存如线。”

  • 掷金梭

    ①晋谢鲲常去挑逗邻家女子,被女子用纺梭打折两颗牙齿。事见《世说新语·赏誉》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江左名士传》。后以“掷金梭”喻男子挑逗女子。赵光远《题妓莱儿壁》:“醉凭青琐窥韩寿,闲掷金梭恼谢鲲。”②谓纺

  • 苑咸

    【介绍】:唐代散文家。成都(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为李林甫主书记。李林甫知集贤院事,荐苑咸参与纂修《唐六典》。开元十六年(728),《唐六典》书成,奏上,拜司经局校书。天宝五载

  • 远公

    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有高行,精佛旨,世人称之为远公。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亦可用为对高僧的尊称。李涉《重过文上人院》:“南随越鸟北燕鸿,松月三年别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