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诞育于“胡夷里巷”,是配合燕乐曲调啭之歌喉、被之管弦的音乐文学。唐五代是其重要的发展时期。全部唐五代词大致可分四个部分:(一)敦煌曲子歌辞。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发现了大宗写卷,其中存有曲
【介绍】:或作康?,天宝时人。曾任监察御史。《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1首。
【介绍】:见康造。
【生卒】:?~901【介绍】:字俞之,郑州新郑(今属河南)人,郡望下邳(今江苏宿迁)。懿宗时宰相徐商子。大中十二年(858)进士及第,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等。大顺二年(891)拜同中书门
【生卒】:616—?【介绍】:唐代高僧。一作惠立。本名子立,高宗改为慧立。俗姓赵。祖籍天水(今属甘肃)。远祖因官徙寓新平,故为豳州(治今陕西彬县)人。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十五,出家豳州昭仁寺。颇
【介绍】:卢延让作。抒写作诗苦吟的切身感受。颔联形容诗人吟安一个字而冥思苦想的苦吟情状,真切感人;颈联用夸张手法反映诗人为提炼意境和追求语句之新警,而搜肠刮肚的情景。全篇语言浅显通俗,表情贴切而传神。
汉代翼奉精通律历阴阳之术,认为“观性以历,观情以律。”见《汉书·翼奉传》。李瀚《蒙求》:“京房推律,翼奉观性。”
即郢中白雪。李咸用《送人》:“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郢雪时飘扬。”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形容三峡景象,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语。后因以“猿鸣泪沾裳”为咏三峡之典。张说《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生卒】:643—713【介绍】:唐代高僧。俗姓康。康居国人。显庆四年(659)至太白山云华寺听智俨讲《华严经》,列为弟子。后预玄奘译经,见识不同而去。咸亨元年(670)出家受戒。曾为武后讲新《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