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莹中注。见《昌黎先生集》。
【介绍】:李德裕作。诗人登楼远眺故乡之赞皇山(位于今河北西南部),不禁感慨系之,吟成此诗。诗中自悲长年漂泊异乡,如今老病相随却终无归乡之期,流露出他历经宦海浮沉后的一种倦怠、失落情绪。清沈德潜评曰:“
【介绍】:姓名不详。《全唐诗》小传误称为韩氏。《全唐诗》收其《题红叶》诗1首。
清潘树棠撰。分上下两卷。共收杜甫七言律152首,为童蒙学诗之用。诗之编次悉依杨伦《杜诗镜铨》本,辑录诸家之注亦以杨伦为主,诗后之评,辑录他人者皆标明姓氏和书名。而时参己见,则加“按”字以别之,态度颇为
【介绍】:大和五年(831)进士,大中间为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并充翰林学士。杜牧曾称其才行。与绵州刺史于兴宗交善,有唱和往来。《全唐诗》仅存诗1首。
【生卒】:759~830【介绍】:字明敭,行十八,祖籍太原,扬州(今属江苏)人。贞元十年(794)进士。历任盐铁转运使、刑部尚书等职。以搜刮民财进献,两次拜相。卒谥敬。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录
【介绍】:郎士元作于在朝任拾遗时。《旧唐书·吐蕃传》载,永泰二年(766)二月,朝廷“命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杨(当作“阳”)济修好于吐蕃。”杨中丞,即阳济。和蕃,古代指汉族和少数民族结盟友好。诗写杨中丞
郑文著。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为赵逵夫主编“诗赋研究丛书”之一种。16.4万字。该书收入作者有关李白、杜甫的论文17篇,其中论李的12篇,论杜的5篇。附录2篇:《略论唐代前期唐蕃关系及高
比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温庭筠《宿城南亡友野墅》:“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汉书·西域传下》:“责大禄、大吏、大监以雌栗靡见杀状,夺金印紫绶,更与铜墨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