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贾至

贾至

【生卒】:718—772

【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字幼幾,一字幼邻。郡望长乐(治今河北冀州),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行六。贾曾子。玄宗天宝元年(742),明经擢第,释褐为校书郎,出为单父尉。天宝末,任起居舍人知制诰。安史乱起,从玄宗入蜀,迁中书舍人。至德元年(756)八月,撰传位册文,玄宗曰:“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随韦见素、房琯等奉册文至灵武。肃宗乾元元年(758),坐房琯党,出为汝州刺史。二年(759),九节度之师溃于相州,贾至出奔襄、邓,贬为岳州司马。宝应元年(762),代宗践祚,召复中书舍人。二年(763),迁尚书右丞。广德二年(764),转礼部侍郎,知永泰元年(765)上都贡举。加集贤院待制。大历三年(768),改兵部侍郎。五年(770),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七年(772),以右散骑常侍卒,年五十五,谥曰文,赠礼部尚书。贾至于至德时与房琯、严武杜甫游处,至赋《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王维等诗人均有和作。贬岳州,适李白流夜郎遇赦东还,两人泛舟洞庭,互以诗什相慰藉。唐人对贾至诗文,评价甚高。李白将他比作贾谊(《巴陵赠贾舍人》),杜甫称他“雄笔映千古”(《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皇甫湜评曰:“贾常侍之文,如高冠华簪,曳裾鸣玉,立于廊庙,非法不言,可以望为羽仪,资以道义。”(《谕业》)贾至尝自编岳州所赋诗为《巴陵诗集》,见独孤及《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寄赠》;又尝撰《百家类例》十卷,见《唐会要》卷三六。均已佚。《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贾至集》二十卷,《别集》十五卷,至宋后已散佚泰半。《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全唐文》存文三卷,《唐文拾遗》补文一篇。文中有后人之作羼入,见岑仲勉《读全唐文札记》。事迹见唐独孤及《祭贾尚书文》,新、旧《唐书·贾曾传》,《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生卒】:718—772

【介绍】:

字幼邻,一作幼几,行六,洛阳(今属河南)人。郡望长乐(今河北冀县)。天宝初擢明经第,自校书郎出为单父尉,拜起居舍人。安史乱起,从玄宗入蜀,迁中书舍人。肃宗即位灵武,充册礼使制官。后出为汝州刺史,贬岳州司马。宝应元年(762),召复中书舍人,历尚书左丞、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大历五年(770)迁京兆尹。官终右散骑常侍,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新、旧《唐书》有传。至工诗能文,其诗清丽俊逸,寄托遥深,杜甫誉为“雄笔映千古”。(《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与李白房琯、杜甫等友善。《全唐诗》存诗46首,编为1卷。

猜你喜欢

  • 捉月台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原名舍身崖,又称联璧台。台嵌于葱郁陡峭绝壁间,翘首展翅,突兀江干,势态壮观,险峻异常。传说李白醉酒即从此台跳江捉月,故称。明正德十四年(1519),太平郡守、池州郡守、徽州

  • 颜鲍

    南北朝时著名诗人颜延之和鲍照的合称。杜甫《遣怀》:“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 赵武见韩侯

    赵武,春秋晋大夫赵朔的遗孤。韩侯,指晋大夫韩厥,以其后人分晋而立韩国,故称。晋景公时,屠岸贾灭赵氏,赵朔之客公孙杵臼与其友程婴设计保全了赵武,后来在韩厥的帮助下杀掉了屠岸贾,恢复了赵武的田邑。事见《史

  • 大堤女儿

    本指襄阳一带妓女。亦泛指妓女。亦作“大堤倡”。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施肩吾《襄阳曲》:“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参见“大堤”。

  • 刘骙

    【介绍】:见刘暌。

  • 姑苏

    ①本为山名。在江苏苏州西南。因又用作苏州的别称。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②指姑苏台。岑参《送任郎中出守明州》:“观涛秋正好,莫不上姑苏。”

  • 霞景焕馀照,露气澄晚清

    【介绍】:李百药《秋晚登古城》诗句。焕,鲜明光亮。意谓彩霞使夕阳显得更加明亮,湿露使傍晚的天空显得更加清新洁净。二句描写古城秋天傍晚景象逼真如画,令人叹赏。

  • 四声诗

    律诗体式之一。指律诗句脚除偶句押平韵外,其余各字或全用平声字,或全用仄声字,或平仄递用。如陆龟蒙《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诗共四首,全押平韵,第一首整首全用平声字,第二首平、上递用,第三首平、去递用,

  • 范传质

    【介绍】:唐代诗人。南阳顺阳(今河南内乡)人。生卒年不详。范传正弟。元和四年(809)进士及第。《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权德舆《画西方变赞》、《登科记考》卷一七。

  • 当璧

    春秋楚共王无嫡子,欲于宠子五人中立一人为嗣。乃埋璧玉于庭,请神择之,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幼子每拜皆压璧纽,故得立,是为平王。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后以“当璧”指立为国君之兆。元稹《楚歌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