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微
【介绍】:
唐代散文家。荥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武后长安元年(701)登拔萃科。睿宗太极元年(712),登文可以经邦科。玄宗开元五年(717),又登博学通艺科。历仕金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五年(737),任刑部侍郎。后出为岐州刺史。《全唐文》存文七篇。事迹见《旧唐书·郑馀庆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一一、一六。
【介绍】:
唐代散文家。荥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武后长安元年(701)登拔萃科。睿宗太极元年(712),登文可以经邦科。玄宗开元五年(717),又登博学通艺科。历仕金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五年(737),任刑部侍郎。后出为岐州刺史。《全唐文》存文七篇。事迹见《旧唐书·郑馀庆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一一、一六。
【生卒】:746—809【介绍】:唐代诗人。字崇文。幽州(治今北京)人。天宝末年,因安史乱起,投笔从戎,为平卢军偏裨。累官执金吾太常。贞元初,授陈许节度都候。累迁长武城留后、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79
蜀人严君平善卜,隐居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后因以“成都卜”为吟咏成都之典。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杜甫草堂博物馆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11.5万字。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诗人前后在此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这一时期创作特点带有田原风味,大多描写郊野之景和抒发恬淡之
【介绍】:武元衡作。诗写春尽花飞,风吹香梦,三、四句句法新颖,“香梦”与“春风”回环互用,有缠绵不尽之韵味。
泛称地方低级官吏。司空曙《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参见“折腰①”。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开元间人。《全唐诗》存诗一首。时代据《唐诗纪事》卷二四。
《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后因以“龟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白居易《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
【介绍】:李群玉作。黄陵庙,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庙,又叫湘妃祠,在洞庭湖畔。这首七言律诗乃咏怀古迹之作,把传说中的湘水神女形容得俨然如生。故杨成栋曰:“白描之笔,不异龙眠画手。”(《精选五七言律耐吟
【生卒】:895—961【介绍】:五代文学家。名远,以字行。涿州范阳(今属河北)人。后唐时,累官司封郎中,出为泾、秦二镇节度判官。后晋天福六年(941)由左司郎中迁右谏议大夫,拜中书舍人。开运元年(9
文集。唐崔国辅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崔国辅集》,注称“卷亡”。其时文集当已散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诗集类”著录《崔国辅集》一卷,称诗二十八首,临海李氏本,后又得石林叶氏本,多六首。《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