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即中俄《瑷珲和约》, 1858年 (咸丰八年),沙俄凭借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沙俄一直觊觎着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1858年5月(咸丰八年四月),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英法联军进攻中国、中国东北边防空虚的时机,率兵舰直逼瑷珲。他向奕山重弹“助华防英”滥调,无理要求“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他将事先拟好的条约草案交给中国代表, 声言“以河(指黑龙江)为界字样,断不能删改”,并出动军舰在黑龙江上示威恫吓。在沙俄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下,奕山被迫不顾1869年(康熙二十八年) 《尼布楚条约》的规定和清政府的多次指示,擅自于5月28日(四月十六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条约》。主要内容是: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沙俄,仅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江东六十四屯地区) 的中国人,仍在原地“永远居住”,由中国官员管理,俄国人“不得侵犯”;原属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中俄两国“共管”,而所谓两国“共管”,实际上只不过是沙俄正式吞并这一地区的过渡步骤;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沙俄从而夺得了经由黑龙江通往太平洋的通道。对于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清政府起初拒绝批准, 直到1860年(咸丰十年)才被迫认可。

猜你喜欢

  • 班匠银

    明代以银代役制度。明代工匠分住坐和轮班两种。住坐匠是从京师附近各州县征集来京,主要为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轮班匠是外地工匠,每年轮流到京师服役三个月。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约有二十三万,占工匠总

  • 给客制

    曹魏政权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常把国家领有的屯田农民赐给世家大族,国家免除这些农民的赋税徭役。史称“给客制”。它实行于曹魏后期,西晋以后,发展成为系统的荫客制度。

  • 红巾队起义

    南宋宁宗时川陕爆发的一次士兵起义,四川总领财赋官杨九鼎刻剥兵饷,恣意征调士兵为将领作苦役。士兵怨怒郁积,无所申诉。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闰三月,军士张福、莫简遂在利州路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聚集士

  •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

  • 马嘉理事件

    简称“滇案”或“云南事件”。1858年(咸丰八年)一个英国退伍军官曾提出由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修筑铁路的方案。此后,英国便于1863、1868年(同治二、七年)派出“勘探队”,从缅甸八莫进入中国云南腾越

  • 殿中省

    官署名。曹魏始设殿中监,南齐有内外殿中监之分,其职甚微。北齐殿中监隶门下省,为皇帝近侍。隋文帝时改为殿内局。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将门下省的尚食、尚药、御府、殿内等四局与太仆寺的车府、骅骝等二

  •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公元前576年,楚进兵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怒而伐郑,楚恭王亲自领兵

  • 秦灭六国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灭六国的事件。秦王嬴政亲理政务后,任用李斯等人为辅佐,继续实行秦昭王以来的远交近攻政策,派间谍用金玉贿赂六国权臣,使良将随其后,发动对六国的军事进攻。秦王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

  • 行营护军

    南宋军队名。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改屯驻大军神武诸军为行营护军:以韩世忠所部神武左军为行营前护军,以岳飞所部神武后军为行营后护军,以张俊所部神武右军为行营中护军, 以刘光世所部名为行营左护军,以吴

  • 商榷系

    见“宪政商榷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