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于谦守卫北京

于谦守卫北京

明景帝时于谦抗击蒙古瓦剌部骚扰、保卫北京的战役。于谦(公元1398年—1457年),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宣德、正统时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后,京师大震,百官张惶失措。于谦毅然以国家安危为己任,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拥立英宗弟郕王为帝,是为景帝;反对徐珵等提出南迁的主张,坚决保卫北京;杀王振党羽马顺。于谦被任为兵部尚书,担负起保卫京师的任务。于谦调集军队,加强城防,并派人四出召募民兵,由本地官司率领操练,遇警调用。北京城内居民纷纷赴官投报杀敌,大大加强了北京的防御力量。同年十月,瓦剌部首领也先驱兵直抵北京城下,于谦率二十万大军迎战,在当地居民的支持下,经过五天激战,也先连战皆败,又闻明援军将至,恐断其归路,遂由良乡退去。于谦论功加少保,总督军务。他积极备战,令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永平(今河北卢龙)、山海(今河北山海关)、辽东(今辽宁辽阳)各路总兵官增修备御。将京师三大营改为“团营”,选精兵十五万,分十营团操,改变过去不相统一的混乱情况,提高了战斗力。次年,也先见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英宗乘景帝病重,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被诬以“谋逆”罪,惨遭杀害,家属戍边。宪宗时,其子于冕上疏讼冤,得复官赐祭。孝宗时諡肃愍,神宗时改諡忠肃。

猜你喜欢

  • 雉河集会盟

    捻军的一次重要会议。太平天国革命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淮河两岸捻军的遍地兴起。起初各支捻军各自为战, 互不统属,没有统一领导。在和清军及地主团练的艰苦斗争中,各支捻军感到有联合起来共同御敌的必要。1855

  • 和尚原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富平(今陕西富平)战役后,金军占据关陕大部,并谋深入川蜀。宋将吴玠、吴璘兄弟乃收集散卒退保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积粟缮兵列栅,为固守计,以扼金军入川要冲。绍兴元年(1131年)

  • 密宗

    中国的佛教宗派。亦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密宗。唐开元年间在中原传播,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要经典是《大日经》、《金刚经》、《苏悉地经

  • 文学社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前身为日知会、军队同盟会、群冶学社,振武学社。1910年(宣统二年)同盟会员蒋翊武等人因振武学社已暴露,商讨改名文学社。次年1月30日(宣统三年正月一日)借新年团拜,正式成立于武昌黄

  • 陈州之役

    唐末黄巢起义军撤离长安后与唐军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五月,黄巢率十五万大军由长安撤至河南。前军大将孟楷一举攻克蔡州(今河南汝南),降其节度使秦宗权,遂连兵攻打陈州 (今河南淮

  • 四王二帝之乱

    唐德宗时藩镇反叛事件。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镇之乱平息之后,为分散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的势力,德宗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翼二州都团练观察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

  • 部族军

    或称众部族军。辽代由契丹本部和内属各部族所组成的地方军。太祖称帝前后,按照契丹族部落形式,重新改编所俘掠和降服的游牧各族,实行“合族而居,合族而处”和“分地以牧”的部族制统治。并令各部族以部落为单位,

  • 吴樾炸五大臣事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决定派载泽、徐世昌、绍英、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赴日本及欧美各国考察宪政,企图打出“预备立宪”的招牌,欺骗群众缓和矛盾,稳固自身统治。对此资产阶级立宪派表示欢迎,广大革命

  • 大贺氏联盟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契丹首领大贺氏摩会在唐朝支持下,当选为八部部落联盟长,大贺氏联盟正式形成。至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其最后一个联盟长邵固被杀,大贺氏联盟结束,前后共延续一百余年。在此期间

  • 清廷新政

    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实行“变法”的“新政”。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逃亡西安的清朝行在政府颁布“变法”上谕,饬令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驻外使臣、各省督抚两月内详悉条议复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