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冠县起义

冠县起义

义和团最早的反洋教武装斗争。梨园屯位于山东冠县北部直鲁交界处,从1869年(同治八年)法国在此设立教堂始,当地群众反洋教斗争即未曾间断。1886年(光绪十二年)起,以阎书勤为首的“十八魁” (人们对首先参加斗争的阎书勤等十八人的称呼)反对法国教士拆玉皇庙,修建教堂,进行武装护庙斗争十余年,后来又联合直隶威县沙柳寨人赵三多进行斗争。赵三多是直、鲁、豫三省交界闻名的梅花拳首领,广招徒众,以“患难相扶”、“反对洋教”相号召,声威日壮。“十八魁”便由红拳改习梅花拳。活跃在直隶威县、曲周、永年、平乡、邯郸、临清等地的梅花拳首领姚文起、朱九斌、刘化龙等与赵三多、阎书勤联合起来。赵三多把这九支梅花拳改为“义和拳”,策动起义。1896年4月2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日)义和拳在梨园屯亮拳比武,各路拳民三千余人连续亮拳三天,声势浩大,护卫教堂的清军不敢阻拦。山东巡抚张汝梅派冠县令曹倜招抚拳民。赵三多妥协,同意解散拳民。但以十八魁为首的拳民仍坚持斗争,张汝梅派清军弹压,并电请直隶总督裕禄会剿。清军护教抑拳的行径,使赵三多重新振作,并与十八魁重新会合。1898年10月(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义和拳在冠县,蒋家庄(今河北威县)起义,揭出“助清灭洋”旗帜,首攻冠县、临清交界两教堂获胜,然后北上邱县,队伍扩大到五、六百人。张汝梅、裕禄派兵追缉,义和拳则兵分两路,在直东交界和直隶中南部地区坚持斗争。在沙柳寨与清军激战,伤亡二十余人,赵三多突围北上。此后官府为梨园屯教会重修教堂、抚恤教民,阎书勤、高元祥则率队打回梨园屯,压倒洋教势力。蒋家庄梨园屯起义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先声。

猜你喜欢

  • 殿前诸班

    五代时后唐曾选诸军骁勇者为亲军,分置四指挥,号从马直。后周始设殿前诸班,选武艺超绝者为之,有散员、散指挥使、内殿前直、散都头、铁骑、控鹤等班号。殿前诸班系皇帝亲兵,与侍卫马军、步军平列。其长官为殿前都

  • 甬江之战

    见“镇海之战”。

  •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

  • 宋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子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以商汤早期居住过的一片地方分给从商朝投降过来的纣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 使维持商祀。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春秋时期,宋国约领有今河南东部及

  • 富平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金军屯兵淮南,直接威胁南宋朝廷。同时又派娄室、宗弼(兀术)等率部进入关陕,谋据川陕,然后顺江东下,会师以图东南。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乃集结刘锡、刘

  • 政事堂

    (1)唐宋时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商议国事于门下省的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张说为相,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 晋灭栾氏

    春秋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权力斗争。栾氏在春秋初年即为晋国大族。春秋中期,在晋国各贵族的角逐中,栾书曾先后参与过倾覆赵氏、郤氏的斗争,又曾与中行氏一起执杀晋厉公。由于栾氏的专横,导致了晋国其它贵族

  • 徐泗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领导者为庞勋。又称桂林戍卒起义。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为防御南诏入侵,发徐(今江苏徐州)泗(今江苏盱眙)兵士八百人戍守广西桂林,约定三年替还。至咸通九年,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仍不肯发

  • 汉平南越

    秦末农民战争中,秦南海郡龙川(今广东龙川县西)县令赵佗,趁机拥兵割据,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刘邦派遣使者封赵佗为南越王。高后时,赵佗发兵攻长沙国,自称南越武帝。汉文帝派使者到南越,赵佗表示愿长为藩臣,

  • 商部

    清末官署名。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因“振兴商务”的需要,增设商部,并将先设之矿务铁路总局并入。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保惠、平均、通艺、会计四司。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将工部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