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后梁

后梁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07年,唐朝权臣、梁王朱温代唐称帝而建立的王朝。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任大齐政权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叛变降唐,任唐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后升为宣武军节度使,驻屯开封。中和四年,黄巢起义失败后,唐王朝名存实亡,藩镇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朱温先后吞并秦宗权(蔡州)、时溥(徐泗)、朱瑄(郓州)、朱瑾(兖州)等强藩,又击败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冀北),降服了河北诸镇,势力渐强。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进封为梁王。后又击败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诛杀宦官数百人,完全控制了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迁唐昭宗于洛阳。次年又杀之,立昭宗第九子、年仅十三岁的李柷为帝,遂完全执掌唐朝政权。后又杀唐宗室及朝内名士,为其代唐扫清了障碍。天祐四年(公元907年),终废李柷, 自立为帝,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改元开平,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即后梁太祖。据有今河南 山东两省以及陕西、湖北、江苏、安徽、宁夏、山西、河北各一部,基本统一了黄、淮之间的广大地区。后与河东节度使、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长年鏖战,力量渐弱。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其第三子朱友珪杀父自立,次年又为其弟朱友贞所杀,政局益乱。终于龙德三年(公元923年)为后唐所灭。历三帝,十七年。

猜你喜欢

  • 清口之役

    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扬州)与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汴州)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全忠并兖、郓二州之兵,直下江淮。大将庞师古率军七万进驻清口(今江苏淮阴县西),将攻扬州。杨行

  • 西林教案

    见“马神甫事件”。

  • 滇案条约

    见“中英烟台条约”。

  • 乌龙会

    明末清初江南农民组织。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推翻明王朝的消息传到江苏后,嘉定、太仓、青浦,上海、宝山等县的奴仆纷纷组织乌龙会,以顾慎卿、吕茂成、陈瑶甫为首,向地主索取卖身契,要求人身自

  • 移宫案

    明末“三案”之一。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 光宗死,熹宗当立,抚养他的李选侍,与郑贵妃有密切往来,想利用熹宗年幼,把持政权,进住乾清宫,意在垂帘窃权。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上疏请李选侍移宫,离开太子

  • 不缠足会

    清末维新派组织的移风易俗的团体。1883年(光绪九年)康有为在家乡广东南海,联合开明乡绅区谔良首创《不裹足会草例》,倡议妇女不缠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与其弟康广仁在广州再次提倡妇女不缠足

  • 陈吊眼起义

    宋末元初福建汉、畲人民起义。畲族首领陈吊眼,即陈大举,又作陈钓眼,福建漳州人。元军陷临安,陈吊眼乘乱起兵,后归顺宋将张世杰,讨伐宋泉州降臣蒲寿庚。宋亡,陈吊眼率众坚持反元斗争。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

  • 中华民国约法

    袁世觊为建立个人独裁统治而制订的文件,又称《民三约法》,俗称《袁记约法》。袁世凯在镇压了“二次革命”之后,解散国会,撕毁《临时约法》,召集御用的约法会议,炮制出为实现其个人独裁统治的《中华民国约法》,

  • 窦融归汉

    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窦融,系汉文帝窦皇后弟窦广国之后。王莽时为吏,绿林军入长安之际,为王莽波水将军。王莽败,投更始政权为钜鹿太守。以天下动乱,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殷富,求更为张掖属国

  • 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同年,孙中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