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唐征薛延陀

唐征薛延陀

薛延陀为铁勒之一部,由薛、延陀两部分组成。在反抗东突厥的压迫中,其首领被诸族共推为可汗。唐太宗为拉拢薛延陀,册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成为漠北诸族盟主,为一强大势力。夷男死,其子多弥立为可汗。此人猜忌无恩,暴虐无道,激起回纥等族奋起反抗,境内发生混乱。唐为剪灭漠北势力,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派李道宗、阿史那社尔、张俭等率兵分道并进,以击薛延陀。唐军联合靺鞨等部大败薛延陀,余众七万余口西走,推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遣使奉表,示愿归降,重返故地,请居郁都军山之北。唐政府恐其成为北方之患,又遣李世勣敕勒九族再击之。李世勣军至郁都军山,咄摩支南奔,后受招而降。唐军追击其余不降之众,斩首五千余级,获男女三万余人。李道宗又大败薛延陀余部, 遂平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遣使入贡于唐。

猜你喜欢

  • 枞阳会议

    太平军将领在安徽枞阳镇(今枞阳县)召开的军事会议。1858年7月下旬(咸丰八年六月中旬)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黄文金等将领在枞阳集会讨论并决定了统一指挥联合作战的方针和解救天京的军事计划。会后,陈玉

  • 白渠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接受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在泾水与洛水之间穿挖渠道。引泾水为源,首起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尾入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注归渭水,与郑国渠平行,长

  • 昌邑坚壁战

    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重要战役。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发生吴楚七国之乱。太尉周亚夫奉命出击吴楚,出发前对景帝说:楚兵剽悍,不可与争锋,只能命令梁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坚守,以断绝吴楚的粮

  • 港澳罢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人民反抗英法侵略的斗争。1857年12月(咸丰七年十一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广州,并建立了以巴夏礼为首的广州外人委员会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广州人民以多种形式进行反抗。富有反侵略传统的

  •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公元471年——499年)实行的政治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十二月,下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孝文帝曾

  • 陆军部

    清末官署名。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兵部改称陆军部,将练兵处、太仆寺并入。次年成立海军处、军咨处,由陆军部兼管,以后分出。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1910年(宣统二年)改称大臣、副大臣。部内设承

  • 武陵蛮起义

    东汉少数民族起义。武陵蛮,又称五溪蛮,是槃瓠部的一支,因其所居住的今湘西、鄂西南地区在汉高祖刘邦时曾设立为武陵郡而得名。西汉末年,汉人流入蛮族地区,与蛮人错居杂处,武陵蛮势力日益壮大。建武二十三年(公

  • 断发文身

    西周封国吴的早期历史传说。周太王欲传位少子季历,长子太伯(一作泰伯)、次子仲雍窥知其意,相约逃往荆蛮,以让季历。太伯、仲雍到荆蛮后,改从当地风俗,断发文身(截去长发,在身上刺上花纹),相继被立为当地君

  • 御史台

    官署名。西汉称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东汉改称宪台,又称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实际长官。魏、晋、刘宋改称兰台,梁、陈、北朝仍称御史台。御史台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监察机关,专司弹劾之职。唐高宗曾改称宪台,

  • 天祚亡国

    辽末政治腐败,生产衰退,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女真族首领阿骨打举兵反辽和各族人民起义不断高涨,大大削弱了辽朝统治基础,促使辽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和互相倾轧。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天祚帝亲征女真大败,失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