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浮动地狱

浮动地狱

外国殖民者装运华工的船只,被拐骗上船的我国同胞,如处地狱之中,故被称为浮动地狱。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西方殖民者就开始秘密掠卖华工出国。随着鸦片战争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殖民者掠卖华工的活动更加猖狂,尤其是1860年(咸丰十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有关规定,使掠卖华工的活动合法化。英、美、法、西、葡等殖民主义者利用种种欺骗、强迫手段,拐骗劫掠中国沿海农民和城市贫民。被掠卖者被称为“猪仔”,迫签卖身契,胸前烙上火印,标明贩运何处,然后锁进船舱,舱门上钉以铁条,留小洞让华工爬进爬出。为了节约运费,一艘船装运人数往往超过装运量一倍以上,以至人们只能屈膝而坐。在漫长的航行中,由于饥渴、疫病流行,或因反抗遭受毒打虐杀甚至被抛入海中,所以旅途中华工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五十。贩运者因获利甚丰,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动人民被贩至美洲、澳洲从事终身强迫劳动。被掠卖的华工对“浮动地狱”的非人待遇进行了英勇的反抗。1851年(咸丰元年)一艘英国船装载华工去秘鲁,被虐待的华工奋起杀死船长, 回到了祖国。次年一艘美国船运华工四百余人开往加利福尼亚途中,华工不堪船长虐待和侮辱,起来暴动,杀了船长。在“浮动地狱”中,华工赤手空拳,起而反抗是非常艰难的,常被殖民者集体射杀,有时华工放火烧船,与殖民者同归于尽。

猜你喜欢

  • 穿鼻草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炮制的不平等条约。1840年9月1日(道光二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清政府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琦善抵广州后,力反林则徐所为,尽撤战备,一意主和。他在和英国

  • 邮传部

    清末官署名。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新设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邮政、电报四政。主官为尚书、侍郎。1911年(宣统三年)改称大臣、副大臣。所属有邮政总局、铁路总局、电政总局、电话局、交通银行等

  • 楚(钟相)

    南宋钟相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建政权。参见“钟相、杨么起义”。

  • 捐纳

    清朝公开卖官鬻爵的一项制度。清代选官主要靠科举,另有捐纳为其补充。地主分子通过捐钱、捐米,现任官可以提级;降职、革职官可以复职;候补官可以优先选用;没有官职的可以取得官职。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

  • 开皇律

    隋文帝开皇年间制定的法律。原文已亡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命尚书左仆射兼纳言高颎,上柱国、沛国公郑译,上柱国,清河郡公杨素等大臣制定新律。开皇三年,又命太子少保苏威、秘书监牛弘等改定之,制

  • 玄宗奔蜀

    安禄山攻克洛阳之后,遣兵西进,唐将哥舒翰兵败灵宝(今河南灵宝),潼关不守,叛军遂长驱直入。消息传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京城一片混乱,玄宗仓惶失措。为掩人耳目。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玄宗下诏亲

  • 御营使司

    南宋初年军事机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禁军溃散,乃设御营使司,以统辖诸将,作为皇帝直属部队。有御营使及副使,辖御营五军。建炎三年又置御前五军。建炎四年罢御营使司,以其兵权归枢密院。御前五军及御营

  • 天祚亡国

    辽末政治腐败,生产衰退,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女真族首领阿骨打举兵反辽和各族人民起义不断高涨,大大削弱了辽朝统治基础,促使辽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和互相倾轧。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天祚帝亲征女真大败,失陷州

  • 窦建德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窦建德。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地区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等农民义军活动,窦建德因支持义军,举家被害,遂率二百人起义,投高鸡泊(位于今河北漳南)高士达。孙安祖、张

  • 平夏城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宋哲宗即位后,西夏频繁进扰边境。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宋于葫芦河川形胜之地筑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县北)以扼夏军,并停输西夏岁赐。不久又命西北沿边诸路于要害处修筑寨堡,以防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