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长沙抢米风潮

长沙抢米风潮

辛亥革命前夕人民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09年(宣统元年)湖南多处发生水、旱灾害,群众生活无着,成批灾民拥向长沙就食求生。官僚、地主、奸商和外国洋行囤积居奇,哄抬米价,并偷运粮食出省谋求暴利。次年春,以“米市”著称的长沙也发生严重米荒,米价暴涨数倍, 4月11日(三月二日)一黄姓卖水者之妇两次去米店,八十元钱买不到一升米,归而全家投水自杀,激起民愤。第二天在木工刘永福的带领下,民众百余人捣毁米店,并至官署要求平价粜米。湖南巡抚岑春蓂认为是灾民聚众闹事,下令镇压。13日(四日)又捕去刘永福,激起群众更大愤怒,城内外的工匠、农民、灾民数千人包围巡警局,要求释放被捕者和降低米价,并拥至巡抚衙门请愿。岑春蓂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二十余人,群众愤极,当晚聚众至两万人将长沙的百余家米店抢空捣毁。由于官府继续采取高压政策,群众愤而烧毁巡抚衙门、税局、大清银行等官署。群众在斗争中还强烈地感受到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贫困饥饿的祸根,于是长沙城内的领事馆、洋行、教堂也多被捣毁,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由抢米暴动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长沙抢米风潮影响下,湖南很多地方都发生抢米和烧毁教堂事件,使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大为震惊。清政府急从省内外调集大批军队赶来镇压,美、英、日、法、德等国也出动军舰帮助清政府镇压群众运动。在中外反动派的镇压下,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遭到挫折,风潮被强力平息。

猜你喜欢

  • 广州同文馆

    见“广方言馆”。

  • 兰州机器织呢局

    简称兰州织呢局。清末最早的机器毛纺企业。光绪三年(1877年)主持兰州机器局的赖长用自制水轮机试织成呢绒。左宗棠受到启发,次年决定筹设织呢厂,由赖长督办。委托上海商人胡光墉订购德国机器,聘请德人十三名

  • 汉阳铁厂

    清末最早的新式冶金企业。1889年(光绪十五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建炼铁厂。同年,张调任湖广总督,以督办修筑芦汉铁路需要为由,奏准设立炼铁厂,次年遂将筹建中的铁厂由广州移至汉阳兴建。同时勘察开采大

  • 唐律

    唐代法典的总称。唐与隋一样,律、令(对各种制度所做的具体规定)、格(对律令所做的补充和修改)、式(各种行政法规)并行,以律为主。唐主要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和开元律。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诏

  • 西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慕容泓建立。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建元十九年(公元384年),鲜卑贵族慕容泓于华阴(今陕西华阴西)起兵反秦,慕容冲响应,泓自称济北王。泓死后,慕容冲遂在阿房(今陕西西安西南)称帝

  • 十二监军司

    西夏地方军事机构。西夏全域分为左右两厢,共划分为十二个地方军区,称为十二监军司。每一监军司均仿宋制立有军名,规定驻地,沿用族落形式加以编制。监军司各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例由贵戚豪右、族落首

  • 南书房

    清康熙时为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而设置的机构。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满族贵族权力极大,不仅与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加之后来议政王大臣“半皆

  • 契丹大字

    契丹族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阿保机称帝建国后,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正月命耶律突吕不等人,以汉字隶书之半增损之,拼读契丹语,创制多音符方块文字数千,于当年九月颁行。与汉字并用。后世称之为契丹大字。

  • 广州新军起义

    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同盟几次运动会党失败后,转而以运动新军作为起义基本力量。1909年10月(宣统元年九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南方支部,责成广州新军炮兵排长倪映典组织起义。原定次年2月24日(宣统二年

  •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逃亡西安的清朝行在政府发布“变法”上谕,要求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各省督抚“参酌中西政要”各举所知,两个月内详悉条议复奏。袁世凯条奏十条、瞿鸿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