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美国李约各撰,美国林乐知等译。此书首篇论述人在万物间的位置,接着分资粮、权能、真实、公义、华美、仁爱、永生七章,分别论述人的生活、思想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是作者为教会中人演述哲理之作。书中多驳斥
四卷。晋孔氏撰。不知何许人。《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作《志怪》,四卷,注孔氏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丙部小说家类。此书多记鬼怪异事,其中也有不涉及怪异色彩的内容,如写钟会与其从舅荀济北用
不著撰人。据说为嘉庆时四川派往两藏粮务通判所撰。主要记载西藏的情况,于宗教源流记录尤详。
八卷。明陈怡编。陈怡,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平仕履不详。其祖父陈祚,字永锡,永乐进士,授河南布政司参议,因事落职。洪熙初年,起为监察御史,终于福建按察司佥事。陈祚在诸官任内,很有清直之声。为旌扬其祖的
三十六卷。旧本题明钟惺编。钟惺生平见《诗归》条。取古今宫闺篇什,裒辑成书。与所撰《古唐诗归》并行。不过,其间真伪杂陈。王士祯《居易录》亦以为坊贾所托名。其书首有书坊识语,称《名媛诗》未刊行,特觅秘本,
六卷。清强汝询撰。汝询,字荛叔,江苏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咸丰年间(1851-1861)举人,曾任赣榆教谕。这本书共有六卷,其卷一为《易经》、卷二为《书经》、卷三为《诗经》、卷四为《
十二卷。清姜国伊(详见《周易古本撰》)撰。该书按《春秋》十二公的顺序,每公一卷。卷首列《春秋义说》,卷末列《春秋补义》,不入卷次。作者认为孔子秉周礼而作《春秋》,故《春秋》取义,惟在劝惩,即圣人以褒贬
一卷。清吴垌(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吴垌字季野。宣城(安徽芜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其此集为其遗文集,乃后人编定。王士祯《居易录》称他“文学战国短长及管、韩、荀卿子作言准确以拟权书。其《正学》、《观
见《妇人大全良方》。
① 二卷。明陈言撰。言字献可,号东涯,海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该书用《周易注疏》本,题上经曰“经之上”,题下经曰“经之下”,题《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曰“经之旁”,所以《